老百姓很愿意为高等教育付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0:18   华商网-华商报

  高校=高收费?

  老百姓很愿意对高等教育付费

  近些年,伴随着扩招,高收费已经让不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由免费到部分收费再到全额收费的过程。2007年,师范类专业又重归免费教育。

  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陆根书说:“从家庭支出角度讲,不同专业学费有差异,一般的四五千元,理工类高于文史类,艺术类更高一些,学费9000多元、住宿800元、每月平均300元伙食费,加上一些其他的日常开销,平均一年1万余元。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学生的花费差异很大。”

  “但学校成本,很难划分清楚。”他的研究生曾经试图以交大为调查对象,对高校的成本进行划分,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学校的支出包括教职工工资、教学、科研、服务等,比如一个教师,既培养本科生又承担某些科研任务,这个比例怎么划分?”

  有人说,目前高校财政收支是一本不透明的账。早在几年前,在那场因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引发的风波中,就有人对越来越多的涌进高校的资源和资源配置的不透明提出质疑,“公开财务预算,公开18个亿的投向”、“教育部每年给那么多钱是怎么用的,都花到哪里去了?”

  陆根书说,高校每年庞大的支出中,实际上学费只占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作为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陆根书一直关注高等教育扩招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并完成了一篇《论我国的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的论文。

  他认为,扩招客观上有助于从长远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但进行高等教育扩展所需的财政资源究竟由谁来支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却趋于下降,以至出现全球性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成本回收(收费)来调动私人资源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程度颇高,如果对高等教育实施一定程度的成本回收——适当收费,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收入分配越趋于公平。”也就是说,实行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收费),并把由此获得的资源投放到小学、初中和高中或者用于发展高等教育,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教育系统中公共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公平程度。

  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中等收入者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的弹性大于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即在收费条件下,“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并不一定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却表现出与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不同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又使得他们在高等教育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处于不公平的地位。”

  “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系统而言,如果公共资助的高等教育通过税收机制把穷人的收入转移给了富人,这个系统显然是不公平的;教育不平等等现象也将扩招的公平性抵消。”

  陆根书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作为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反思的问题是:当前的高等教育高收费是否可行,收费的增长速度是否过快了。

  “我们的研究发现,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付费意愿非常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特别大。但是,付费是要考虑能力的,如果学费上涨的幅度和家庭收入上涨的幅度一样,则影响不大;但现在现实情况不是这样,学费上涨的幅度过快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