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中小学无分数评价无法撼动应试坚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0:29   红网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在中小学校广泛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而且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据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显然,山东省提出的无分数评价目的是要改变分数这个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整体发展水平纳入评价视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最终目的是引导素质教育在学校得到真正实施。据悉,为了无分数评价能够得到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同时要求,各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应该说,山东省教育改革的举动顺民心、符民意,颇显为民负责勇气和魄力,令人称快。但是,现实却常常是好心未必就能办出好事。我们目前无法抗拒的严酷现实是,应试教育理念在国人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被人们恨着、疼着却又十分迷宠着,铲除应试教育谈何容易啊。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国上下整体联动。山东省搞无分数评价,其他省都按部就班地以分数论英雄,你不是自找没趣吃不了兜着走吗?

  问题是,仅仅依靠无分数评价果真就能彻底为学生“减负”,提高教育质量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至少是在相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这种做法不通。

  首先,学生“减负”的内在顺序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必须看到,应试教育体制是一个举国体制,而且历史悠久。学校目前适用的教学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考试方法、教师福利等都是在这个体制下派生出来的,并且早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因此,铲除应试教育坚冰,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要从教学教育理念变起,从顶层设计做起,从高等教育改起,而决不能搞中间突破,孤军深入。更不能从下至上,本末倒置。没有全国自上而下协调统一的一致行动,一个省行动的决心再大勇气再足,也难以撬动应试教育改革的缝儿,这种努力很可能将是徒劳的。前车之鉴不谓不惨痛:2004年,南京市因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淡化分数评价,取消节假日补课、加班加点,结果当年高考遭遇滑铁卢,引发了家长、社会的不满。后来,学校不得不恢复补课,分数评价重新回归课堂。

  其次,学生有效“减负”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从理念到方法。人们已经注意到,2007年11月武汉市教育局提出包括规范作息时间,限制课时、作业、考试总量等17条“减负令”;河北省也曾对中小学学生的作业数量、睡眠时间等做出明确的限定,要求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等如此量化细化的“减负”措施,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是为什么?毛病还是出在评价体系上,即一切都围着分数转的应试教育理念。如今分数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儿”,也是老师和学校的“命根儿”。分数不仅加剧了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梦想,也刺激了学校和老师单纯追求学生考试分数的急切欲望。这样,分数自然就成了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利器,班级分数、排名成了老师评优树先、升职晋级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减压”注定是一句空话,学生“减负”也将毫无实际意义。

  再次,学生“减负”是一个艰苦努力的漫长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理念要变,操作办法也要切实可行。从理论上讲,用综合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可以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这是需要一个艰苦的转化过程,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必须承认,应试教育体制改革等不得,但也急不得,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目前学校设置上“金官塔”结构,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育资源紧缺状况与教育需求相对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独木桥上论英雄还离不开分数,尤其在中考和高考制度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无分数评价注定是要走死胡同,根本行不通。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种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整体运作,稳步推进,全面展开。我们需要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但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下级主动改革的精神可佳,具体实践也可以尝试,以便为全面改革提供借鉴,但不一定要大面积推广,这也是一种对改革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认真负责应有的正确态度。毕竟,育人如同农民种庄稼,错过了季节就会颗粒无收。学生教学教育搞乱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贻误孩子一生,还是谨慎操作为好。(作者:徐云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