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市场是多变的,社会也很无情,如果只是追逐社会热点、听任市场摆布,到时候很有可能被抛弃。
-要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就需要有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化的知识或技能,即便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也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
-通识教育尽管是西方首先提倡的,但我们的通识教育实践并不是照搬国外。教育思想应该博采众长,教育实践应该切合时代和国情。
通识教育: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秦绍德
当前不少专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即: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们认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是生产出多少论文,而是培养岀一代又一代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这是大学的使命。而本科生教育是大学的基础,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如何推进当前本科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通识教育。
中国本科教育面临四重挑战
当代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至少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社会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向市场化转型,带来普遍的功利心理,浮躁情绪弥漫,对人文精神和生活意义漠视。这样的社会背景深刻影响着青年的成长。市场化不仅改变了社会,也全面渗透入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走。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更多地和职业以及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大学的专业设置围绕市场的需要,使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紧跟职业的需求,使教学成为知识叠加和技能操练,而忽视了品性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种过分功利化的教育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学生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追逐社会热点、听任市场摆布,其结果是非常不妙的。因为,市场是多变的,社会也很无情,到时候很有可能被抛弃。
教育大众化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考试就成为似乎是公平地竞争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方式。当今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围绕着升学这一目标,而教育的本质在此被遗忘和扭曲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危害也越来越大。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活泼地成长,扼杀了青少年的兴趣和创造力,遏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
教育模式转变的挑战。解放后,为了适应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学习苏联经验,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土地上是成功的,它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家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要领导社会进步,要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就需要有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化的知识或技能。即便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也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甚至素质终身都在调整,不可能通过大学的本科学习一劳永逸。
全球化文化冲突的挑战。全球化并非是一个文化融通、太平盛世的概念,它背后潜藏着冲突与挑战。在开放的环境中,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依仗着经济实力的西方文化,目前还保持着强势地位,占据着传播优势,这恐怕是一个历史时期内不可改变的。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大学必须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觉察力。我们既要积极面向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能力,同时也对承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是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我们的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必须充分融入中国大学教育。我们呼唤传统,我们呼唤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