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进通识教育需进行统筹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 10:38   中国教育报

  复旦大学为了贯彻自己的教育理想,很早就在本科教育方面开始了通识探索。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谢希德校长根据她早年在美国求学的经历,提出要推行通才教育,此后,在通识教育的探索上逐步深入。现在看来,正是过去20年不间断的改革,为今天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学院,2006年,启动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过去三年多的历程,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实施通识教育改革首先要破除观念上的障碍。中国的大学与西方有一个明显不同。我们创办现代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应用,强国富民、教育救国,按专业立校。而西方大学有几百年的历史,一开始是从贵族教育起步,后来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学术分科的要求,才逐步开始专业教育。再加上解放后教育体制的长期固化,我们的教师对于专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专业教育的体制也是长期固化的。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都被深深地打上专业的烙印。当然,大学是不能没有专业教育的,否则培养不出社会各领域急需的人才,但是专业教育是不是高等教育的一切呢?为改变这样的观念,2007年,复旦大学进行了全校通识教育大讨论。大讨论使通识教育理念在校内得到了普及,也让我们认识到,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体会,能够加快观念的转变。

  第二,改革必须保持强劲的动力。改革的动力源于学校,更来自于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改革的主体。长期以来,复旦有很多优秀教师热心于本科教学。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优秀教师投身通识教育实践,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实践表明,教师对通识教育倾注了心血,才会让改革的难题浮出水面。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有创造,学校才能积累宝贵的经验,顺利地推进改革。例如,完善核心课程板块,设计课程指南,避免核心课程成为“概论课”,重建助教制度,都依靠了广大的教师。

  第三,改革必须解决体制上的问题。国内大学推行通识教育,必然牵涉到系统的改革。根据学校的实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改革推进:一是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核心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核心课程相对于原有的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上都是一种改革。复旦学院同样会冲击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二是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包括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本科培养计划、改变学生选课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在学分、教学资源分配和教务管理上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归根结底,改革是需要投入的。三是积极协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离不开专业院系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在师资方面。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新体制往往会和专业院系产生激烈碰撞,但这也未必是对立的。我们既需要作积极沟通,也需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通识教育改革,对专业教育改革提出要求,促进专业教育提高课程质量,加速改进专业教学方式。四是统筹推进本科教育的所有环节。例如推行自主招生改革,以选择适合通识教育理念的学生;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度改革,真正让导师进入复旦学院的各个书院;补充大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降低生师比,推广小班化教学;兴建艺术学科,充实艺术体验课程板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有民族特征和复旦特色的书院文化。

  总之,只有统筹改革本科教育教学制度的各个方面,通识教育才能顺利推进。通识教育顺利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