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0:19   中国教育报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话题。实际上,随着高等教育日趋普及,随着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日趋彰显,高等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精神成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强调:“高等教育和研究正作为个人、社区和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发挥作用。所以,高等教育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以使我们目前这个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危机的社会可以超越一味的经济考虑,而注重深层次的道德和精神问题。”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取向。由于这一核心价值取向的出现及强化,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长期以来,在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高等教育过分地突出了“科学知识”的地位,高等学校每每因为被奉为“科学殿堂”而迷离了发展方向。重分析轻综合、重实科轻人文、重归纳轻演绎等倾向在高等教育中司空见惯。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度受到苏联的影响,热衷于构建与经济建设相对接的“专科化”办学模式,这又在有意无意间进一步强化了科学至上的文化。但是,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发挥聪明才智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基础怎么打,需要认真研究。

  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著名报告就提出大学应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这一新观点,认为大学的任务除了“培养大量青年人从事研究工作或其他专业性工作”之外,还应该“成为满足日益增多的、以自己的好奇心寻求使生活富有意义的人的求知的源泉。这里所设想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它包括从最严密的科学到诗歌的所有精神领域和想象领域。”

  这份文件刻意提出了大学文化包括从“科学到诗歌的所有精神领域和想象领域”这一具体表述,颇令人寻味,也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联想到国内一位著名院士要求其博士生诵读《论语》等古典文献的做法,不能不认为这位身居科学界的院士着实能识“庐山真面貌”,具有过人的洞察力和非凡的睿智。在探寻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努力中,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一下这位院士的教育案例,它也许会给我们别样的启示。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