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村基础教育:又苦又没钱谁愿意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 11:56   中国青年报

  

  今年5月,李兹喜收到一封从沿海发达省份寄来的信。来信人说,他从报纸上读了李兹喜的故事后,强烈怀疑其真实性。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国家、贵州省办教育的钱哪里去了?”信中质疑。

  李兹喜认认真真地回了一封信,告诉对方,由于地方财力、基础和现实所限,贵州部分县乡的确还十分贫困,但现在正在慢慢好转。

  2007年,罗甸县全县财政收入不到两亿元。“许多不了解情况的外省人都不能理解我们的现状。”贵州省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泽惠说。

  罗甸县境内几乎全是莽莽大山,当地以布依族居多,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走一两个小时路很常见。

  按照国家规定的小学23:1的教师编制配比,金祥村20名学生不够配一个教师。“但是难道让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到乡中心校去上学吗?”李泽惠说。

  因此,尽管“代课教师”的清退工作已经持续了近3年,罗甸县现在仍然有70名左右的“代课教师”,而且在短时期内,无法找到替代者。

  在这70多名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名分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中,只有李兹喜和另一名教师受到特殊照顾,享受每个月600元的生活补贴。

  “其他代课老师的情况,可能跟我以前一样。”李兹喜说。

  罗甸县的“两基”攻关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段时间,县城里随处可见关于“两基”的宣传栏。往往村小学教师还要担负起给当地农民“扫盲”的任务。“又苦又没钱,谁愿意干?”一位乡干部说。

  “没有毕业生愿意来。有的大中专生,一听说要下乡,转身就走。别说村小学,就连中心校也不愿意去。”李泽惠说,即便是下到基层的教师,也只是走走过程,都想调回县城。常有人受不了苦跑到教育局哭诉。

  班仁乡中心校教师卢太球开玩笑说,乡里“连个恋爱都没得谈”。这个前年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姑娘,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支教了一年后,回了家乡。在县教育局报到时,听说要到班仁乡来,她的一位同学当即要辞职。

  现在,家住县城的卢太球几乎每周末都要回家,每次来回车费五六十元,但是“不回家行吗?这里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

  “每年教师的问题让我们头疼得很。”班仁乡中心校校长杨通军说,乡村教师的生活太清苦贫乏了,老师们都想调走,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外来的人我们都尽量留在中心校,本乡人,才动员他们去村教学点。”杨通军对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颇感无奈。

  “我们只好‘以情动人’。”他说。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