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教育公平回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10:59   中国教育报

  【30年回望】

  -本报记者 李曜明

  教育公平的理念古已有之,近年来之所以被人们反复提起,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不公平的现象,人们才期盼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其中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办学条件的公平。在此基础上,使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趋向均衡,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我国教育最薄弱环节是农村教育,它几乎涵盖了教育公平中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这个“短板”升高了,我国的教育就走向了相对的公平。所以,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公平的发展路径,先要从农村教育迈出的几大步说起。

  第一步

  起点从改善办学条件做起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农村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哪敢去奢谈什么公平?在各种资源极度短缺的时期,改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成为人们最原始的追求。

  “破房子、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危房,而且是大面积的危房。但在当时,国家没有财力大面积新建校舍。山西省临汾市教育局的老会计秦市义算了一下,如果按照当时的拨款进度,起码要等70年。危房能等吗?孩子能等吗?这位老会计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游说村民,“自己的娃娃自己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盖”。在他的感召下,临汾市农村的百姓们出力出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秦市义是当年集资办学的一个样本。从1985年-1991年,全国通过农民捐集资、发展校办产业等渠道筹措资金1000多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2.75亿平方米,改造破旧校舍1.6亿平方米,消除中小学危房4.23亿平方米,使中小学的危房比重从1985年的16%下降到3%。“人民教育人民办”,改善了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向教育起点公平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步

  推进从普及义务教育开始

  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改善后,国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为所有青少年提供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实现“两基”的期限,迈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二步。

  农村教育面广,人多,多年积攒的难题也多。如果农村教育面貌得不到改善,那么,实现教育公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农村教育义务教育的难点在西部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1995年,国家财政拿出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总计100亿元的资金重点投向了这些地区。这项名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项目,实施了两期,各级政府投入200多亿元资金,使中西部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实质性变化。

  2000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基本实现了“两基”的目标。这不单是几个指标的完成,是国家为青少年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农村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子女的教育成了一个难题,他们或留守家乡,或随父母进城。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异地上学的机会。

  第三步

  差异从投入机制上突破

  进入21世纪,尚未实现“两基”的地区困难依然很多,国家予以重点扶持,重点投入。这个时期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很多,上百亿元的工程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一个接一个工程,使中西部地区的校舍、教学装备、师资培训等等,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硬件建设上去了,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又显现出来。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项目取消了,学校赖以运转的资金没有了……由此带来的很多难题无法靠学校自身去解决。没有办法,只好通过向学生收取杂费来勉强维系运转。而这样做又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广大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子女命运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们对农村教育寄予厚望。

  必须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2005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财政的保障范围。

  这项重大决策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实惠,5年之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这一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是迈向教育公平的最坚实的一步。

  第四步

  保障在免费教育上体现

  新机制实施后的3年,是义务教育免费步子迈得最快的3年。这3年,每年都有大的举措出台。

  2006年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率先在西部实施,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幅增长,公用经费大幅提高(5年之后,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将达到300元,初中达到500元,是现在的两倍多),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难题得以破解。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寄宿补助。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标准。2008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国家投入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至此,免费义务教育真正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之后,国家又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公共资源,“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城镇教师下乡支教”等举措相继出台,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体制上创新,在投入上保障,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公平。这就是我国义务教育逐步迈向公平的路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教育公平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