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素质能否量化考核?昨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官方网站的华大青年网论坛上看到,针对该校“修满30个学分才能毕业”的制度,有学生拍手称快,但更多学生表示出不理解,少数学生明确反对。
据了解,该校11月12日在网站贴出“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制度实施办法”,考核对象是06、07级学生,要求必须同时修满专业课程和30个素质拓展学分才能毕业。毕业时,学业成绩单和素质拓展学分成绩单同时装入学生档案,且素质 素质学分有六方面内容: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及其他、国防教育,包括学生在校所有行为,如当班干部、当义务志愿者、发表作品、听讲座、申请专利等。
文学院大三学生张韬认为,素质量化不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素质学分初衷很好,但其配套制度没有完善”。如参加社会活动就可获素质学分,不排除功利性特强的混分学生。“如此看来,素质怎样界定?”
一位署名为“功利-ing”的学生8日在网上留言称,正在为这个素质学分苦苦奔波,“哪天有个讲座,首先关心的绝对不是讲座内容了,而是可以加多少学分;哪天有个活动,关心的再也不是活动的趣味了,而是它值多少学分”。
素质学分的发起人、该校团委书记刘宏达称,该制度去年9月1日起实施,一年多来引发部分学生争议,但此举的初衷在于把素质考核由定性变成定量。“对于一个对自己生活负责的大学生而言,这30个素质学分并不难,而是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专家范先佐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推广,可能更适合于高教,“毕竟大学生是个性群体”。素质模块化后,也有可能让部分学生走入另一个应试怪圈。他个人建议,科学引导比强制执行效果要更好。
刘宏达表示,任何新生事物都会经历质疑,但坚信素质学分有利于培养真正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