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教育巡礼:不一样的高考一样的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 10:3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30年教育巡礼:不一样的高考一样的大学梦
当年的大学生刘志刚

  高考:不一样的高考一样的大学梦

  讲述人——刘志刚:197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现任中原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1978年,对我个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恢复高考,让我从一名临时工跃身成为一名西安交大学生,圆了我的大学梦。

  1977年,国家要恢复高考。政策公布以后,做编辑的父亲便鼓励我考大学。于是,我便弃“工”求学。

  为了复习备考,我四处寻找复习资料,老课本、油印本、手抄本都十分难得和珍贵。为了学英语,我主动负责管理家属院唯一的公共电视机,晚上11点,在新闻、电影等节目结束后,我便和几个备考的伙伴共同收看半小时的学英语节目。

  第一次高考成绩出来了,过了分数线,参加了体检。然而,最终没能被录取。父亲再次鼓励我,总结经验,继续备考。

  1978年,我又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高出去年近百分,远远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于是,我就报了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学校。我被录取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一系电子计算机专业。大学什么样,计算机是什么,当时,我一点儿概念也没有。

  那时改革号角刚刚吹响,经过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时代骄子,个个踌躇满志、奋发向上。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成为每天固定的“三点一线”。那时学校没有电视,每周六晚上有露天电影,票价一角。看电影对大家来说是件快乐的奢侈活动,很期盼看,但又想学习功课,心情常常矛盾。当忍痛割爱放弃看电影到教室自修时,教室偶尔会突然停电,于是便马上收起书包,心安理得地奔向电影场。只是如果听说教室又来了电,便又会产生懊恼和后悔的情绪。

  198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现中原工学院)。

  出校门进校门,在教学岗位一干就是7年。1989年,我调到了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工作,负责外事交流业务。之后就踏上了高校管理之路。

  大学毕业又工作在大学,还做学生工作,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别人只上了几年大学,而我能一辈子上大学,不断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感觉真好!

  30年前,我从一个郑州市的临时工转变为一名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生。30年后,我的儿子从北京工商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和我们当年相比,如今高考样式更丰富,招生种类也多了许多。

  生逢其时,儿子比父亲更优秀。2004年他高考661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清华、人大、复旦自主招生考试加分生。因一点儿意外,没能如愿以偿进入理想大学。到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学习后,卧薪尝胆。本科毕业时,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该校经济学、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圆了他的北大梦。

  记者手记

  刘志刚和教育的缘分就分不开了。也正因为这样,他对我省高考30年的变化比很多人更清晰。他忘不了万人同挤独木桥的景象,也同样感谢当年的磨难,这些经历让如今的他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项挑战。他很羡慕儿子这一代赶上了好时候。由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人进大学读书的机会大大增加,这让踏实读书的孩子们更有了奔头。由于一直在教育领域,他对学生的喜爱发自内心。事实上,今天的大学教育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世界性和科学发展性。小到一个家庭中的父与子对比,大到整个社会今昔的发展变化,都体现出了人的进步、教育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记者 张可丹 王曦辉 实习生 赵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