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家之言:高校扩招何错之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 11:42   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先是高调回应对我们“影响不大”,一直唱到去年七八月。对此,我们有过一系列评论,明确表示异议。九月之后,他们又集体转向,改唱“影响极大”,大有日子过不下去之势。耸人听闻之外,又把新老问题搅在一起,乱“盖”一顿。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便是一例。1月1日,《南方周末》开年十大猜,第三个问题是“农民工、应届大学生会‘家里蹲’吗”?思想文化史学者何兆武先生提出:“毕业就失业”好像变成了旧社会,大学盲目扩招,教育部长应该打屁股。昨天,《新京报》以两个整版篇幅重翻“扩招”旧账,通栏标题是:《十几天制订新计划扩招50万大学生》。南北呼应,要对扩招反思,要打部长屁股。

  扩招后中国大学生过剩了吗?否。

  事实上,自1999年扩招至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才从扩招前中国18岁至22岁适龄青年比例的4%,提高到23%(新京报)。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接受《南方周末》采访也承认:大学毛入学率韩国是91%,美国是82%,英国59%,日本是55%,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67%,中国才22%(原文如此),中国大学生人数还差得远呢!

  去年教育部发布今后几年逐渐缩小招生规模的信息时,我们表示了相反的意见。2008年招生计划为599万,比2007年增长5%。预计2009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2010年则不超过3%。我以为,这个计划过于保守了,教育部也应当给自己提出“保8”要求,每年增长不低于8%。过去的扩招,很大程度上是还债的性质,是教育发展长期落后于GDP增长的补偿。教育的发展应当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为未来的发展储备各方面的人才,必须有前瞻性。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教育要有大发展。经济形势处于低潮时,更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便迎接高潮的到来。

  昨天,温总理的讲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全文发表。总理开宗明义地说:“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总理在谈到高等教育问题时说:“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教育的规模要“不断扩大”,而不是“不断缩小”,这是为了“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总理一锤定音,如何“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我们要看教育部的动作,一年比一年缩小招生规模显然是不符合总理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采用减少招生的办法。这个办法,比用限制汽车数量解决道路拥挤还无能加昏庸。汽车还可以等道路多了再发牌照,人能等就业形势好了,再上大学吗?恰恰是就业形势紧张,大学要多招生。高中毕业不能马上工作,又不让上大学,你让孩子干什么去?我一直坚信,大学教得再差,孩子们自己泡图书馆,也比到社会上游荡四年强。这是极而言之,并非反对提高办学质量。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抗日战争时期,办学条件那么困难,我们国家办出西南联大那么好的大学。我们今天条件最差的大学,也比西南联大强吧?要论打屁股,该打的不是教育部长,而是那些比西南联大办学条件好一百倍还要减少招生的校长,还有那些对更多的孩子上大学总是说三道四的学者。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校 扩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