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对于中小学生花钱买“枪手”做寒假作业的问题,“有老师指出,学生之间的这种行为,容易使学生滋生懒惰心理,导致拜金主义流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加强引导,经常进行针对性教育。”但我以为,责任也许倒并不在我们的学生,而且,就算对学生“加强引导,经常进行针对性教育”,恐怕也未必很有效。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对于我们这些有自制力的大人(包括我们的老师)而言,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何况对于那些天性喜欢玩的孩子们,故逃避做这事儿也就很自然了——只要他有机会或有办法逃避。如果不想做寒假作业却又不得不做(怕承担没完成作业的后果),花钱买“枪手”便是不可避免的。倘若我们作老师的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布置的寒假作业是否合理,或许更有助于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
我们且先看看孩子们对他们的寒假作业有什么看法。小学五年级的某学生认为,“假期作业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枯燥,整个假期都是在赶作业中度过的。其实,作业做来做去就是那些重复了好多遍的内容,写作文、抄小楷、做应用题,很枯燥。”而另一学生也有类似的想法,“我感觉每年的假期作业都一样,练字、作文、计算一样都不能少,我不感兴趣。我喜欢看课外书,我觉得看一两本课外书比写一本小楷更有意义,因为看书能增长更多见识。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不喜欢假期作业,就瞎写瞎画应付,这样的假期作业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不但学生们,就算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寒假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也提出了置疑。某家长曰,“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寒暑假就很快乐,一放假也没有什么作业,就是和伙伴们一起玩,上山下河的,挺有意思,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累。经常觉得现在的孩子怪可怜的,他们太累了!”另一家长则感叹,“无拘无束的假期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而言,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笔者老家所在的县城有三所初中,一所重点高中。
据高中的老师们反映,他们更愿意接收镇一中和镇二中的学生,而不愿意要镇三中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镇三中的学生不够“聪明”。有关专家研究,人的智力大多相差不远,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但那些老师们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呢?原来镇三中以作业多而出名,他们的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考试要取得好成绩,并不一定要善于思考,只要对试题养成一种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反应(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足以应付了,多做题,多练习便成了那些将“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老师们的法宝,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不“聪明”的学生。
当然,老师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国家将学生考试的成绩,即分数当成学生们进一步深造的唯一标准,自然学生们的成绩也就成了考评老师们的教育成果的主要指标,并且与老师们的切身利益如工资、奖金、晋级给挂起钩来,甚至包括老师们的“脸面”——我们中国人是好面子的,学生考得好,老师也就有面子;反之,则说明老师水平“有问题”,失面子。老师们不是圣人,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要维护也是很正常的。若将责任尽行推到国家的身上,似乎也不怎么在理。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以高考分数作为能否进入大学的唯一指标也不太合理,但似乎却一时找不出更好的替代办法。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不可能让每一位公民都接受高等教育,故不得不采取考试遴选的办法,这也是我们传统的选拔人才的方法。若在考试成绩这个标准之外再增添别的标准,至少在目前,条件并不具备:一来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二来势必引起混乱,故从大局而言,尚不大明智。国家现在所能做到的而且应该做的,是对课程的设置与考试的内容做些必要的改革,并且尽量不要将老师的切身利益与“升学率”挂起钩来(这一点实施起来有点困难)。
怎么解决现阶段国家、学校、学生家庭之间的矛盾呢?我以为,恐怕先得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传统教育目标只有一个:即应试。通过这道门槛,则被称作“鲤鱼跳龙门”,意味着升官发财(当然并不排除确实有不少人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的),名利双收,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固然,现在,考上一个好大学往往意味着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美好的前程等等。但却也未必尽然,因为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竟是以你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以你的学历为指标的,一个高学历却能力平平的人可以肯定迟早要在较好的职位上被淘汰出局的;而一个学历低却能力出众的人也迟早会为自己挣得一份好的前程,因为现代社会为这种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现时代是个学习的时代,考上大学不过是一个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出来工作之后就不要学习了,而是要不断地学习,终其一生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而且,社会也提供了这种学习的可能性。故对我们的家长们而言,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对孩子的要求要以培养他们的各种实际能力为原则,不要一双眼睛只盯着他们的考试成绩,以为这种成绩就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这给学生、老师与学校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以成绩而不是能力当成自己努力的目标。
而在老师与学校,则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自己的教育与办学的方针,以社会需求而不是高考为导向,以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为办学目标,结合各种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引导、启发式教育代替传统的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地思考,自由地成长,以养成健全的人格,而花钱买“枪手”做寒假作业的问题也就自然地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被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不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