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农大校长: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五大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18:01   新浪教育
中国农大校长: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五大原因
中国农大校长: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五大原因

  柯炳生:关于就业这个问题,确实这是社会各界都在高度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的问题。过去的半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些重大措施以前都是没有过的,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频频的对各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高校提出了要求,要求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可能中国所有的大学的领导们和老师们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进行帮助。只要你浏览一下各高校的网站,看看网站的新闻,看看那些报道,就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楚。

  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对这个问题的众说纷纭,我做一些归纳:

  第一,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了就业岗位。

  第二,大学生多了,高校扩招之后增加了毕业生的数量。

  这两个原因人人皆知,道理非常浅白:一方面工作岗位少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多了,因此,找工作就困难。这是不用大学校长来说的话题,大家人尽皆知。

  第三,是有关专家提出的命题,他考虑可能更深刻一些,他说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用人单位来考虑,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占很大的比重,大量的加工业、制造业,需要的是大量的简单的劳动力,例如农民工,只要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文化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大学生。这种观点不一定是对的,我是说这是有的专家提出来的命题,在报纸上媒体上都可以找得到。

  第四,培养质量有问题。培养质量问题不是说大学生不好,是说什么呢?是说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不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周期,比如有一些专业入学的时候有需求,四年过了以后又发生变化了。不光中国如此,上次大学校长论坛上德国的一个大学校长也讲过,入学的时候制造业很热,等到毕业的时候制造业不热了,建筑业热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是会出现的。

  第五,有些学生的期望值太高,就业观念有偏差,看不上很多岗位。比如说,中国农业大学的就业就有这样的倾向:越是高层次的人才――硕士生、博士生等等,就业选择就越苛刻,就越愿意呆在大城市里,所以就业率反倒比大学生还要低一些。大学生有一个工作,没有户口,没有人事关系我也可以干,但是研究生、博士生不同,他觉得我一定要有户口的铁饭碗,没有铁饭碗,不行。

  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当前就业困难的局面。短期来看,金融危机无疑是造成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我觉得这是明明白白的常识性问题,所以我在中外校长圆桌会议上讲金融危机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什么影响?影响就业,就是把这当做一个基本的前提,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感受到的,不需要论证的一个常识。但是我想除了金融危机之外还有别的没有?金融危机是短期的,今年过去了,明年过去了,就业问题是不是一劳永逸,也就随着金融危机过去了?这是我考虑的问题。我感觉,就业问题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命题,所以金融危机以后,可能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学除了需要关注目前的金融危机以外,还有长远的目光,花大力气把一些长远性的和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就是我在圆桌会议上讲的主要的论点之一。

  并且从大学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上边讲的五个原因,前三个原因那是外部原因,大学校长、大学老师是管不了。金融危机的事我管不了,就业岗位的需求,我不能说你的需求不合理,我也管不了。我能做的是什么呢?只能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一,把我们的内功做好,改善我们培养的质量 ,第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所以是在这样的上下文里面,我讲质量是关键,并且我谈到了质量问题的复杂性,首先就谈到学校方面的问题,我强调了质量问题是关键,如果我们学校真正的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短期内你可以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搞招聘会等等,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就业能力,这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因此,竭尽全力提高培养质量,是大学管理者和老师根本的职责,也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

  我觉得作为大学管理者来讲,质量问题是关键,如何培养我们的育人质量,任何场合下都没有问题,不是指责,而是讨论,检讨我们,给我们自己激励,如何的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培养出来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主持人: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您刚才介绍大学生就业难的时候,有一点特别触动我,您刚才也介绍了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因为现在金融危机到来了,所以我们就面临着这个就业难的问题了。

  柯炳生:金融危机应该是雪上加霜。

  主持人:不是单纯的唯一因素。

  柯炳生:短期看肯定是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常识性的问题,这是我说的。否则的话,也无法解释党和政府为什么采用那些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扶持措施。

  主持人:您看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今年毕业的学生没找着工作,和明年的毕业生汇合了,再没有找到工作,再和下一届的又汇合了,您觉得就业难这个问题,大约会在什么时候会稍微缓和一些,而不是越来越严重。

  柯炳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觉得任何一种靠谱的预测或者预言,都要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现在说几年的话,其实也就是一个自己非常主观的愿望,因此我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主持人:社会上有一种声音,把就业难问题都推到了大学生人数上,有人认为前几年扩招了,大学生太多了,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了,那如果当年紧缩的话,是不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就不难了,您觉得中国大学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呢?

  柯炳生: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引起过很大的争议的问题。关于大学生的数量问题,我先讲几个数来看看。

  过去的10年当中,应当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期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从1020所增长到1908所,普通高校招生的人数从100万增加到566万,这是到2007年,那2008年的数量又增加到599万,将近600万,08年同97年相比增加了500万。

  与此同时,硕士生招生的数量也有了大体相同幅度的增加,从4.76万增长到34.98万,博士生招生人数从1.11万增加到5.19万。所以我国在短短的10来年的时间里面,实现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我们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我觉得对于这种巨大的成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尽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问题或者那样的问题,我觉得都是正常的。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都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的成就。我觉得这是我首先要表达的观点。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