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家长过度保护等原因使大学新生暴露多于往年的校园不适症状
今年,以往人们眼中的“小孩子”90后全面进入大学,当人们还在讨论80后的种种不成熟表现时,90后们也开始独立面对种种问题。
近日武汉大学新生家长哭求校长为女儿宿舍装空调的事件被各媒体争相报道,也引发了90后大学生何时“断奶”的大讨论。环境的变化、习惯性的依赖使90后进入大学出现了种种不适。专家认为,要早些心理断奶,才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对大学 只有梦想没有规划
在生活上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不强,远离父母背井离乡产生难以遏制的思乡情绪,与同样存在问题的同学之间出现交际困难并由此产生了孤独感,由于学习竞争又出现了危机感,90后新生在入学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比以往大学新生更严重的不适应症状。
■ 新生生活
案例1 与室友格格不入
●刘斐,女,浙江人,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大一学生
两周前,刘斐刚刚办完入学手续,说起自己的大学初体验,总是忍不住要发几句牢骚。在等待军训的日子里,刘斐和很多新同学一样,挥泪道别了爸爸妈妈,开始熟悉校园生活,虽然入学前也听说了不少“大学那些事儿”,但切身体会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9月15日上午8点半,院系组织新生开会,要给他们做一个安全卫生讲座,闲散了一个暑假的刘斐很不情愿地把闹钟定在了7点,没想到,还不到6点,就被睡在上铺的同学起床洗漱的声音弄醒了。“太夸张了,起那么早,还让不让别人休息了。”刘斐心里嘀咕着。好不容易起了床,望着睡得乱糟糟的被子,“叠还是不叠?”怕被同学笑话,刘斐还是把床铺整理了一下,要知道她在家已经好几年没有自己叠过被子了。至于打开水的事儿,等中午再说吧。
来到食堂,看着橱窗里一排排馒头花卷,从小在南方长大、吃惯了奶黄包、糯米点心的刘斐紧皱眉头。“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尤其是大食堂的东西,简直难以下咽。”她忍不住抱怨,“虽然有些窗口也有南方菜,但味道根本不地道,只能凑合着吃,这两天晚上有时间我就到外面去找馆子吃”。
开完了上午的会,这一天就没什么具体安排了,刘斐不想去教室看书,决定一个人到学校旁边的商场转转,这些天她始终是独来独往,并对记者抱怨宿舍安排得很不合理,“一个寝室里有海南来的‘暴发户’独生女,也有甘肃农村的孩子,天南海北差别很大,别说吃饭逛街了,连聊天都聊不到一块儿去。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开始被孤立了……”说着说着,刘斐的眼圈红了起来,“刚到学校那几天,我每晚都躺在床上悄悄抹眼泪,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和高中的好朋友。”
案例2 没想好大学怎么过
●王铮,男,河北人,北京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生
在王铮看来,已经开始两周的大学生活让他有点心烦意乱。“高中时候就一心想着好好学习,争取上个好大学,真的如愿以偿来到大学了,忽然有点不知所措了,没想好大学到底该怎么过。”
由于王铮所在的学校军训设置在大一结束时的暑假,所以他已经开始上课了。第一个学期,一周只有十二节课,比高中时两天的课还少。进大学前,在王铮心目中,大学教师都是才高八斗、上课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海阔天空神侃的那种,但几门课上下来,他不免有些失望,好多老师的课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并且下课就走人,和学生也没有多余的交流,不像高中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
“可能大学是要提倡我们学会自学吧,但我还真有点管不住自己。”王铮说,刚报到第二天,爸爸就带他在中关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鼓励他好好学习,但到目前为止,这台电脑还只是他的聊天工具。“宿舍里都是来自各省的尖子生,大家好像有种赤裸裸的竞争关系,相处起来总觉得别扭。我喜欢在网上找老乡聊天,感觉特别亲切。”
前两天,在网上一个老乡师兄的推荐下,王铮报名参加了学校广播电台的招新活动。“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希望能在这里好好锻炼一下。”最近学校的诸多社团都开始招新了,兴趣爱好广泛的他一口气报了七八个社团,“校学生会,辩论协会,滚轴协会,电影协会……全面发展呗,”王铮笑着说,“反正大一学业比较轻松,就当玩一玩了,走着瞧吧。”
新生问题
最怕人际交往
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将要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这些我都能克服,我最怕的是人际交往,要学会与各种性格的舍友相处,要争取交到更多的朋友,要多结识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说,大学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除了搞好学习,还要学会做人。我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
——李响,中国人民大学大一新生
担心所有不利情况
考上大学本来很开心,但一进校园就渐渐感到了各种各样的担心,害怕自己成绩落后,害怕以后找工作难,害怕别人不喜欢我等等。
特别想家的时候我就写日记,忍着不给爸妈打电话。我觉得还是要靠自己,得及时做好自我心理调整。
——赵丽娜,北京化工大学大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