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七期:中国大学生培养与就业的改革(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17:18   新浪教育
新民教育讲坛活动现场
新民教育讲坛活动现场

  而中国的大学想找出共同的规律性出来,向别人学习;再差也要向北大学习,哪怕我条件是这样,我还有梦想。这个心态特别好。大学研究就要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并且希望各个大学接受这个规律性的东西。我回国做研究,当我做出一个成果,在大学很容易得到推广。“王博士,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下其他的大学有什么优点?”这个就很好。但是美国没有这个大学问你这个,他开口就讲我这个大学有什么特点。社区很烂的大学,像名校校长一样,走着方步,根本没有觉得自己学校怎么样。美国有些穷人开着破车,人家有很好的车从旁边经过,他也不理你,自己对自己很有信心的活着,没有觉得自己怎么样。美国的大学都有这个特点,我回来做中国大学的研究,研究一个共同的规律,大学就有学习的热情,这一点对大学来说是优点。另一方面,中国由于人口压力很大,扩招以后,所以就业是个问题。所以大家对这个问题也很关注,我的研究成果就更容易得到推广。

  刚才我讲的就是美国大学对就业研究的看法,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短期问题,就业质量的研究才是一个长期问题。

  其实,我们的就业难问题,不是大学造成的。我在报纸上一再发表观点,解决就业难不是大学能解决的,中国的经济有30年的高速增长,最近20年平均9%以上,这个在全球是非常高速的增长。同样高速增长,日本在国民经济倍增的情况下,大学生却供不应求。研究了一下,那时候的日本大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有企业请他们吃饭,只有一个目的:你在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考虑一下我们这个企业,拜托了。韩国也是这样。为什么中国9%的增长,没有像日韩那样带来对大学生的需求?产业结构出了问题。增长靠的是吸收四川、江西、湖南的农民工去生产鞋、玩具、零部件,等等;我们经济增长需要的不是大学生,而是好手好脚、上去干12个小时不肯下来的。所以我们的增长实际上在低技术产业上,不像韩国和日本在增长的时候技术性特别强。像日本人60年代把晶体管收音机做的非常漂亮,70年代把汽车做的非常漂亮。他们的高速增长是对大学人才需求的增长,而我们不是。虽然有高速的增长,吸纳不了大学生,只是农民工需求高速增加。我昨天晚上从广东回来,他们讲,我们现在不是招大学生困难,满街都是,我们现在招农民工困难。一旦从金融危机走出来,刚缓口气,广东就出现了农民工荒,但是没有出现大学生荒,大学生自己慌。所以我们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中国只有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高速的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难才能够真正得以缓解。

  你说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不行。美国就不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美国的应届毕业生一般不创业,创业是很艰难的活儿,我现在50多岁干的就是创业的活儿。自主创业要求很高,要求创业者有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人事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不是一个一路读书上来的大学生所能具备的能力。即使3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老江湖来创业,失败率也是98%。真把应届大学毕业生推到创业的火坑里面去,绝大多数是活不了的。但是工作几年以后,集了一点资金,对社会有一定认识,勾结一下关系,就可以创业了。根据我对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连续三年的调查研究,2007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是1.2%,2008届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是1%;越是好大学,越是发达地区,创业的比例越低,越是好找工作是不会创业的。真正创业的人中,来自私营企业家较多,有点像子承父业。创业者中82%以上的资金来源是来源于家庭的资金,但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是农民及农民工的孩子,或者是城市退休和失业人员的孩子,他们是没有家庭资金创业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大学毕业生有大约22%的人想创业,但为什么最后只有1%的人实现创业?创业首先第一就是钱,因为82%以上的创业者资金来源于家庭,很多想创业的人没有启动资金。并且,中国大学生创业后还有三大困难:第一,不会卖东西;第二,刚刚筹了几万块,创业的时候花的太快,没有了,企业马上就死;第三,招人不知道怎么看一个人好坏,进来之后不知道怎么管这个人,因为他还没有把自己管好。创业要求的能力比较强,被雇用要求的能力比较低;如果他连工作都找不到,你让他做能力要求更高的事情,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是不太赞成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刚才我讲的自主创业的百分比,是2007年1.2%,2008年1%,你觉得1%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吗?对就业总体情况影响很小,解决不了。

  关于大学生村官,说句实在的,在农村琐碎的事情多得很,村官都是拳打脚踢出来的,要解决张家长、李家短,一会儿你养的牲畜把我家的东西啃了,等等,这种破事儿需要农村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很难干得下来。今年中国新闻周刊有一个记者采访我说,王博士你对村官怎么看,我给他讲了大学生当村官的困难,一方面,他们的知识停留或者落后于毕业时的水平,雇主更乐于雇用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人——知识比他们新,又没有当村官时养成的坏习惯。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把大学生推进去做村官,干不好,后面的学生就不想干了。当时记者给我说:“你说得太对了,我们周刊7月份那期就报道了沈阳在几年前搞了一批村官,他们回到城市以后,城市就不用他们了,形成了一个‘村官上访团’。”我们就业问题的解决,我个人认为不是靠着当村官,不是靠着自主创业,还是得靠产业结构的升级。

  那大学负不负责任?当然要负责任。不管是好大学,还是普通的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学培养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并不满足企业的需求。我曾经与北京的一位创业先进分子谈过,这个小伙子才20多岁,当年在北京市是轰动的人物,在名校上学,读到一半,1999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的时候,跳出来创业,最后成功了。当时我们是一起做节目,央视会客厅的主持人问他:“你认为现在大学教的IT知识和你们现在用的IT技能是不是一样的?”他说不是,大学教的是10年以前的。

  我在回国创业后,现在麦可思员工有30多个人,前前后后也招了70、80个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哪个大学、什么专业毕业的,到了我这儿来,都是从头培养。大学的学习就是打个基础而已,他们所学的东西,不是真正要用的。大学许多老师读完书就留校,一辈子都在学校里,根本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东西、企业需要什么东西,按照自己当时读书的样子继续往下教,一代代往下教,这样教出来的东西是跟社会脱节的,没有社会的信息机构来反馈企业需要什么东西。比如说,我们需要的专业哪些基本技能是最需要的,哪些知识结构是需要的,如果做会计的话,哪几个能力是排前面的。有没有人对中国的1116个职业,16806条职业能力做过全面的调查?有没有人对我们大学生使用的28项知识结构做过调查?我们麦可思在调查,我们做了三年。要有人做这个工作,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大学。大学不能自己干这个事,主要专注教学,但是大学需要有一个机构,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把这些东西反馈回来。

  现在,大家包括高校和政府都认识到,我们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知识,我们应该科学的管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样去做,没有人讲怎么样具体实行。说该做什么事情是很容易的,具体要怎么做是有难度的,要有科学方法,这是我们最缺的东西。我在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人讲了很多观点,认为是科学的,但其实是不科学的。我个人认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现象要变成科学,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科学的定义,第二科学分类,第三科学的量化。否则就叫哲学,否则叫文学,否则叫艺术。所以我们很多社会“科学”仍然停留在社会哲学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学阶段,或者是社会艺术阶段。要走向科学,只讲我们要“坚定地”、“始终不渝地”……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不行,一定要有科学手段。

  我做大学调查研究做了3年。2007年开始调查毕业半年后的2006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抽样17万,回收8.5万份。我们第二年,全国抽样是40万,回收问卷20万。第三年,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全国抽样是44.4万份,回收23万份,回收率约52%。你们听到这些东西没有感触,专业人士听到就知道非常厉害。我问过某名牌大学的研究所长,你们做过本校的跟踪调查吗?他说我们做过,我们用纸卷做调查,回收率5%就算是不错的。我问全球知名的某调查公司的总监(我们在美国就是朋友),你们一般做电动问卷调查,回收率是多少?他说据我了解做的最好是7%左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培养 培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