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八期:艺术与社会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 17:07   新浪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在新浪教育频道的支持下,每月第二周周六的下午组织公益性学术讲坛——“新民教育讲坛”,邀请关心教育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视角,审视、探讨、建言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教育。旨在通过这一公益性、开放性活动,致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社会各界参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平台。为中国教育的环境改善提供新的发展、观察及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以下是新民教育讲坛第八期“艺术、社会、历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徐唯辛的精彩演讲实录:

主讲嘉宾:徐唯辛
主讲嘉宾:徐唯辛

  先做自我介绍,我是业余艺术家,职业是一个教师。

  因为是教育论坛,我先把国内美术学院一般的建制和课程情况说一下。现在国内美术学院一般的教学体系是前苏联的模式1949年以后,苏联援建中国,我们所有的体制,包括教育体制,所有理工科、艺术学科全部是按照苏联模式建起来的。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学院,现在有三个专业,一个是艺术学,主要课程是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等,主要招博士生和硕士生,今年也招了本科;另外就是美术学,这和全国各美术院校都是一样的,主要学科是”国、油、版、雕”,”国”就是国画、“油”就是油画,“版”就是版画,还有雕塑;设计学,是这几年发展很快的学科。现在全国所有的美术学院都开了设计学科,招的学生很多,超过了美术学的学生,其中包括服装、平面、景观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等等。

  美术专业本科学生一般的课程有艺术概论、外语、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我担当的是专业课素描、色彩、人像、人体、风景和创作课的教学。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比例,专业课占50%,文化课占40%多,创作课比较少。

  请注意,我在创作课后面写了:“无文字教材”几个字。美术学院素描有教材,基础课有教材,创作课却没有教材。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创作课上,他所收获的全看运气,遇到的老师在创作教学上有经验,收获就大。假如这个老师没有或者只得有坏创作经验,那就是误人子弟了。目前 各个美术学院创作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很少。

  美术专业硕士的研究课程分为艺术理论、外语、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及社会考察、创作练习和毕业创作等。

  现在讲今天的正题,这里有一些关键词:宋代文人画,八大山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这些词会在下面内容里涉及到。在观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西绘画作品后,再来总结艺术家在对待艺术和社会关系上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我们国家现存最早的作品,这个作品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我主要从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来说。画面是风和日丽,贵族们在游山玩水。第二张是宋代院体画,是山水画,没有署名,因为当时的画家地位很低,虽然技艺精湛。他们的作品风格华丽细腻,技术非常精湛。但是作品里几乎看不到人的形象,因为是皇家画院,而且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平民不涉及国事、社会,主要以风景作为绘画主要的研究对象。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经典作品,他是在野的画家,画风细腻,也受到院体画风的影响,但相对比较壮丽。

  选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时候,我觉得有一幅跟社会有点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这个作品描绘了当时宋代的市井情况。不过画面仅是再现,没有观点。

  我排列幻灯片时,是按照年代把中西作品并列在一起的。这幅作品创作时间在中国的宋代前后,是文艺复兴前欧洲的画家乔托的代表作。文艺复兴在西方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运动。在这之前,画家乔托的作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代表中世纪的风格,画面氛围很压抑,人物造型比较呆板。内容都是圣经故事。《哀悼基督》,这是12、13世纪文艺复兴前的风格。,在同时代,中国的画家主要以山水为主,西方不是,西方一开始就以人物为主。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历史上经历了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古典学术得以复兴,艺术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再一次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峰。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肯定了作为个体本位的人存在的意义,确定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独立、平等,从而在思想领域内掀起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浪潮,继而引发了欧洲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同时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也叫做启蒙运动,我们朋友经常半开玩笑,说我是“言必称启蒙”。因为这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西方中世纪美术史上清晰记载和印证了这个运动的痕迹。

  我们看到,文艺复兴前后的作品是很不同的。这是文艺复兴盛期的重要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他画了一位生动的妇女,大家看画面许多微妙的地方,这个手质感很好,好像是活的,有温度,包括脸上微妙的转折变化,精湛塑造了带有生命特征的女人的形象。艺术家在作品里体现的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人的价值。这个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技术以外,跟启蒙的中心思想有关系。

  同时期的乔尔乔纳也是这样,因为中世纪之前的宗教对人性是压抑的,文艺复兴期间艺术是肯定个人的价值的。他把女人体画的非常性感丰满,歌颂生命,歌颂人生的美好。人大价值这个命题在今天的西方算不了什么,但是在15世纪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春》这个作品是波提切利的,大家见得很多,比较贴切地反映了启蒙思想。画面是情人约会,尽情享受春天的时光,画得非常美,有装饰效果。

  文艺复兴后期1577年的《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是大画家鲁本斯非常重要的作品。内容来自希腊神话,说的是宙斯两个儿子去抢婚,抢另外一个神的女儿。这张画更露骨,女人体画得非常的丰满,把人的本能尽可能地表现出来。看起来是抢,其实半推半就。构图充满了一种紧张感,充满了暴力和欢乐。这些作品除了精湛华丽的技巧以外,内容触及了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关于人本价值的肯定。

  同时期的中国画家,却还在大画山水花鸟。比如明末清初的艺术家八大,眼看着明朝被清灭了,非常愤怒悲伤,削发为僧,但在画上是看不出来的,怎么愤怒也是笔墨酣畅一些而已,并不直接表达。

  同时期的德拉克多瓦,1798年,跟八大山人同期的浪漫主义画家,是法国画家。这是他的作品《自由领导人民》,表现街头市民对波旁王朝进行抗争。这个作品直接反映和切入了社会。这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根本差别,无论是技术、观念上都完全不一样。原因在哪里?主要原因是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有强烈参与社会进程的公民意识。

  《伏尔加纤夫》(1844—1930)是列宾一个很重要的作品,我们学画的时候,大概是70年代,看到最多的只有他的作品,列宾是俄罗斯画家的代表人物。造型非常的严谨,画得非常好。

  这是列宾的油画作品《意外归来》,画面中间留着长胡子的男人,被沙皇流放了十几年,突然回来,画面上的人很惊讶。这个画法和构图方式是巡回画派最经典的,影响了1949年以后的中国美术,用画面讲故事,是戏剧性、电影情节式、文学性的绘画作品。所以巡回画派的作品,在西方艺术史上,主流的评价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它以故事情节来取胜。绘画艺术应该以图像语言取胜,不擅长讲故事。这些是题外话,我们回到艺术和社会的话题来。无论如何,列宾是以艺术作品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同一时期的吴昌硕,是文人画的代表。我把文人画的特点总结了一下,大致是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书写心中意气,而且作为题材的梅兰竹菊都是所指的,都有一套程式。那时的中国画家再愤怒,也就是画这种东西,是主流的东西。

  同一时期一个叫库尔贝的法国画家,画了很多作品,我选了一幅,表现了一老一少在烈日下劳动的场景。这些画对中国的现实主义美术有很大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