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院士兼职:有鱼吃还捉老鼠 不一定是好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 15:19   新闻晚报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现代理念的 “好猫论”,已然不是吃着盆里的 “鱼”,想着地上“老鼠”,而是要各司其职,甚至要采取措施,禁止某些“猫”,擅离岗位去捉“老鼠”。

  “院士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 ”在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大会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院士兼职、参加社会活动等问题,陈宜瑜在报告中重申:坚决反对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 (6月7日新华社)

  这让我想起当天上午的全国Ⅰ高考作文题——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按照正常的“审题”,别的猫,都是要在作文中被批评的;只有那一只捉老鼠的猫,会被表扬、称赞,比如不忘本职、勤奋等。

  按照这样的“审题”,我们不妨把当今的院士们也比喻为猫,再来看这只 “捉老鼠的猫”是不是真是好猫——院士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盆“鱼”(岗位),可有的猫仅有眼前这一盆鱼还不心甘,还四处盯着地上奔走的老鼠(兼职)。院士兼职,就好比去抓老鼠,抓老鼠当然也可视为是有崇高科学精神的院士的职责,但这“老鼠”抓得多了,可能把本来的那盆鱼耽误坏了——鱼反正已经在盆子里,我去多捉老鼠去——还有,那抓来的“老鼠”,是他独享,还是拿出来共享呢?

  这样的比喻,可能有些牵强。来一个较贴切的比喻,不用四处兼职的院士,而用已经担任校长的学者。现在的大学中,校长基本上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学者,又是管理者。在传统意识中,进行学术研究,是担任行政岗位之后的校领导们的重要责任,也就是既要“吃着鱼”(管理),又不要“忘了老鼠”(学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有鱼吃还捉老鼠”的猫是好猫,也谓 “双肩挑”,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学术界评价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标准。

  可这样的“好猫”,现在成了大学行政化的祸端。 “鱼”和“老鼠”都要,使行政权和学术权不分,官学不分,行政人员既捞行政的好处,又捞学术的好处,最终,校长没当好,学校里的教育氛围和学术氛围也搞得很糟。

  现代理念的“好猫论”,已然不是吃着盆里的“鱼”,想着地上“老鼠”,而是要各司其职,甚至要采取措施,禁止某些 “猫”,擅离岗位去捉 “老鼠”。比如,在欧洲一些国家,法律明令学者担任校长之后,不能再从事以前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在美国大学,学术利益回避也是基本原则,纵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校长之后,也就自动远离学术研究领域,再去“勤奋”地捉“老鼠”,不会被认为是“好猫”,还会被其它“猫”指责:你已经有鱼吃了!为何还捉老鼠?为何不把老鼠留给其他没鱼吃的猫去捉!

  约束院士无限兼职,是现代“好猫论”的慢慢觉醒,实现大学的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发布,纲要指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但传统的“好猫论”还会成为这些“猫们”阻碍新观念的武器,他们还会以现在人才缺乏、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等等学者任己为由,让自己既有“鱼”吃,又去“捉老鼠”。为此,亟需建立明确的制度,让 “猫们”做一个规规矩矩的“猫”,有权责意识的“猫”,没有规矩,也就没有基本的教育与学术秩序,谈何“好猫”?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