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数高考状元享受加分优惠有违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1日 10:13   汉网-长江日报

  昨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使高考加分再次引人关注。根据该报记者调查,除西藏、山西两省外,其余29省区市的65名文理科状元中(部分省份有分数并列),共30人存在加分,所占比例为46.2%,30人中有12人裸分即为该省最高分,加分或许只是锦上添花,但剩下的18人因加分而摘取“状元”桂冠。

  科举取代察举征辟,现代高考取代之前的推荐、评审制,均证明现实社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教育仍是相对可信赖的选拔方式。自高考恢复始,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子,能在分数面前平等竞争,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很难想象,假如没有高考,我们今天的人才结构、就业状况、社会发展会是怎样。

  因此,有违教育公平的事情发生,往往难以为人容忍。加分政策之所以屡被质疑,原因也在此。加分有违公平常被认为是因为已滋生各种腐败和乱象,但从更深层面讲,分数是考试制度的“生命线”,加分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在1分都是救命分的情况下,5分、10分、20分的加分幅度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更大群体的不公平,其本质是在高考分数这一考试招录制度的底线上进行优惠。

  高考加分被认为是源于保护特殊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的需要。我们并不认为特殊群体不需要有特殊政策,高考制度的缺陷也并不是不需要弥补,但照顾和弥补通过加分来实现,实当慎重,有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厘清。现在加分名目繁多,但加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策性“加分”,比如给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烈士子女、归国华侨等情况下考生进行的加分;一类是特殊技能性加分,如在体育、科技、乐器、艺术等方面有特长、取得某种证书、或得过一定奖项的考生的加分,也包括一些达到一定级别的“三好”生和优秀生在内。

  对于政策性加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比例来保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例,可以通过政策确保每年有百分之多少的学生进入大学,而不是给每一个拥有此一身份的考生加分,因为即使加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的情况可能也不会理想,甚至难符一国教育之现实。对他们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降分问题,降分不需要具体幅度,全基于比例而定,这既意味他们的升学渠道不会阻塞,也不会影响其他非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常升学渠道,高考分数这一底线不会被突破。

  对于技能性加分,可以分不同情况来看。像参加奥赛拿奖、被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好学生、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学生干部,是否还有必要以加分来保证,可以考虑。现行照顾投档政策已有优先录取,这些考生大可以此方式照顾,而不必在高考分数上给予加分优惠;对于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这样的考生,国家有特殊招录规定,更加不宜再在普通招录方式里被照顾,资源的多占无疑是对普通考生的不公。

  对不同群体来说,基于情感,基于利益,对加分的认识会有不同,取消还是反对的态度可能都有,但对于一个考试制度,我们还是要看到,高考分数是一个简单、明确、易操作,也最公平公正的招录标准,它主要指向数量庞大的普通考生,而非特殊群体。国情现实下,特殊群体可以有特殊途径,但加分不宜作为特殊途径,更不能泛滥。(作者:肖擎)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