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和谐家庭基金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摘要:
调查背景及内容
为了了解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现状与问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共同组织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亲子交流现状的大规模网络调查。为了能够从社会行为、家庭背景角度更为全面地展现中国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问题,本次调查更加关注于影响亲子沟通的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亲子沟通的现状,并且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以扩大我们的调查对象的涵盖范围。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家庭的父母。调查的时间段为2010年6月28日至2010年7月7日,问卷由33个封闭式问题构成,内容主要包括目前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交流的内容和方式,交流中的冲突和潜在的问题,以及父母对于亲子交流现状的认知。
调查结果(一):沟通场合、方式和频次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餐桌成为每天家长与孩子交流的主要场合。超过50%的家长(以母亲为主)上周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次数达到了6次以上,另有29%的家长在上周与孩子进餐的次数在3到5次之间,表明绝大多数的家长比较重视餐桌这个交流的平台。
虽然绝大多数家长依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有接近13%的家长承认他们与孩子主要借助于非面对面的方式,表明现代通讯技术正在逐步深入亲子交流的方式之中。
问题启示
亲子共处的时间对于儿童的人格影响非常明显,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亲子共处时间太短,孩子成人后犯罪率明显高于亲子共处时间较多家庭的孩子。
现在父母工作都比较忙,重视和孩子共处是家长们要高度重视的。
调查结果(二):孩子的参与程度、被尊重程度和达成共识的方式
子女在亲子交流中的参与程度虽然依然低于父母,但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用谈话长度测量的时候,子女不再是只带耳朵、不带嘴巴的倾听者,或者说父母不再是亲子谈话的垄断者。超过70%的子女积极参与亲子谈话:近50%的子女在父母子女的谈话中说话的时间长度与父母差不多,甚至有19%的子女在父母谈话中说话时间的长度超过了父母。
其次,在做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是,多数父母选择首先倾听子女的意见,而不是径自行事:绝大多数父母(64.7%)会“经常”征询孩子的意见,而不倾听孩子看法的父母所占的比例不到1%。
第三,如果父母的决定违背了孩子的意愿,父母不再是采用简单的命令的方式。绝大多数的父母(58.6%)首先选择以说服的方式让子女根据父母的意愿行事,甚至有16%的父母采用更加柔性地、利诱的方式。
调查结果(三):父母的沟通态度
当前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方面持开放态度,他们积极接纳现代心理学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绝大多数的父母(74.5%)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表扬为主,而不再是以否定为主。
父母们对孩子的行为的处理比较理性。当孩子行为不当,比如在交流中出现大喊大叫或者说脏话的时候,虽然有近38%的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训斥,但还有高达47.9%的父母表现出了细致、关心和耐心:他们或者首先试图寻找出孩子不当行为的原因(22.7%),或者和孩子讲道理(25.2%)。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超过50%的家长首先关心的是找出原因,另有35%的家长展现出更加体贴和柔和的一面:他们或者安慰孩子,或者鼓励孩子。选择训斥的家长的比例只有11%,而选择惩罚的家长更是比例极低:只有1.3%。
问题启示
和孩子较为平等的沟通态度对孩子学习平等待人非常重要。
大多数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正面肯定多于否定,而且会关心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和中国传统的以父母为权威的家庭教育模式有非常大的不同。
调查结果(四):来自家长的暴力
65%的家长承认偶尔会打孩子;不过另一方面,只有4%的家长认为自己经常打孩子,并且还有31%的家长报告说自己从未打过孩子。
在让家长对孩子诉诸暴力的多个原因中,撒谎是家长最不能忍受的事情(34.5%),其次是不服从家长的命令(25.8%)或者待人接物失礼(22.5%)。当然,因为孩子的学习而责打孩子的比例也不算低(17.8%)。
许多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对孩子并没有完全的信心,担心孩子有隐瞒不报的情况,表现在39%的父母都曾经偷看过孩子的秘密,并且父母的担心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大多数的步入青春期的孩子(13岁以上)的父母都偷看过孩子的秘密(58%),并且约三分之一的父母(33.3%)数次或经常偷看孩子的秘密。只有42%的家长从未偷看过。
问题启示
尽管大家都说中国目前社会诚信度很令人失望,但我们看到大多数家长不能接受的孩子的问题是撒谎,这说明在大多数人的内心对诚信还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
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调查结果(五):家长对沟通的满意度
71%的家长肯定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方面存在着积极主动性;
其次,分别有30%和51%的家长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者“有些了解”孩子;
第三,超过47%的家长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由此可见,虽然多数家长自认还算是比较了解孩子,但还是有53%的家长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未感觉到满意,这也表明父母期待或者认为在亲子沟通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调查结果(六):影响沟通的因素
与父亲相比,家庭中母亲与孩子的沟通更加频繁。
单亲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明显少于双亲家庭,并且沟通的方式也更加直接简单,沟通的效果差于双亲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的关注度越高。父母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沟通。孩子年龄越小,家长表现出的耐心也越高。
虽然父母与男孩、女孩在交流的时间长度上没有太大差异,但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明显不同。女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更活跃一些,与父母讨论的话题更加多元化。
问题启示
离婚对亲子关系是一个无法掩饰的伤害。
女孩比男孩更善于建立良好的沟通,这延伸到我们今天观察到的男孩普遍比女孩“弱”的社会现象可以解释为,男孩由于在家庭中没有受到足够充分的沟通训练,以至于走上社会后,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比女孩弱,从而影响了才能的施展。
调查结果(七):影响沟通的因素
父母的职业对亲子交流的影响比较小。
1、65.3%的高收入父母选择“说服”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而在低收入父母中相应的比例为55.5%,相差近10个百分点。收入较低的父母则更有可能以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2、父母的收入越高,在做出与孩子相关的决定时,越经常征询孩子的意见;
3、父母的收入越高,“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比例越低;
4、父母的收入越高,“从不”体罚孩子的比例也越高;
5、父母的收入越高,越可能对孩子采用表扬而非批评的方式。
6、收入高的父母对亲子交流的担忧更少;
7、收入越高,每天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越长,但陪孩子晚餐的次数却越少。
问题启示
收入越高越能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我们国家的人权建设和中国的国情是紧密相关的,提高人权质量一定是建立在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
家庭月收入超过6000元的父母会更多使用说服而不是命令去让孩子做他不是十分愿意的事情,而家庭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父母较前者相差10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八):影响沟通的因素
父母的教育程度则对亲子交流有很显著的影响:父母教育程度越高,与孩子的交流越频繁,并且越有可能选择与孩子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子女在交流时的参与就越积极。
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议题也更加多元化。
会更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们选择“说服”孩子做事的比例更高,而选择“命令”的比例更低。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也更加看重鼓励教育。
对孩子以表扬为主的比例从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父母中的56%攀升到硕士及以上父母中的78..8%,上升幅度为22%。
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也更看重孩子对家务劳动的参与。75%以上的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父母要求孩子分担家务,而这个比例在初中及以下的父母中为56%,比例相差几乎达到20%。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与孩子的交流也越自信。这表现在:(1)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有可能认为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更加主动;(2)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认为自己更加了解子女:几乎90%的受过硕士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是“比较了解”孩子,而这个比例在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父母中为59%;(3)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满意:61%的受过硕士及以上教育的父母对于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而只有31%的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父母表达出相同的满意度。
问题启示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与孩子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提高人权质量一定是建立在提高过敏素质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目前只能实行到9年义务教育,提高过国民素质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
以上内容是通过考察目前国内亲子沟通现状而得出的结论,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个调查反映的是家长的看法和主观感受,可能与孩子的感受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我们的样本中父母的教育程度偏高,鉴于父母教育程度与亲子沟通之间高度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此处所反映的亲子沟通的现状可能过于偏于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的状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