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优秀教师感悟:要让学生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 11:51   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王建国

  河北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是初中“名校”。为了探索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8月20日七中开始兼并、整合第十一中学这所薄弱学校,半个月内两校完成实质性融合,9月初,新的第七中学1000余名二年级学生搬到原来十一中校址上课。

  为此,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工委书记、第七中学校长王建国身上“掉了”5斤肉。说起这次整合,王建国说,大多数学校最缺的是管理。

  48岁的王建国刚刚获得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我只不过在学校管理上做了点儿摸索,这得益于政府提供的宽松环境和多种支持。”他在京参加表彰时对本报记者说。

  在学校,王建国把自己排在学生、教职工之后,位居第三。“不仅要让自己的服务对象满意,更要让他们感动,努力给教职工和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这是王建国的追求。

  1992年, 王建国30岁,就在内蒙古一所矿区学校当上了校长。“那时一身闯劲,特别强调执行力。要是觉得这个人不行,就换下去,再不行,又换下去。”后来,他悟出一个“理儿”:学校不是行政机构,校长也不是官。王建国说:“校长既要有权力影响力,更要追求非权力影响力,即专长、人格魅力、名声和感情。”

  1995年,王建国通过公开招聘从内蒙古赤峰市来到河北秦皇岛市,2年后,走马上任第七中学校长。

  数学教师朱晓红5年前来学校的时候,听说校长喜欢随堂听课,而且还是数学教师出身,感到很紧张。上班没多久,果然被校长听了课。课后到校长室,王建国笑眯眯地问:“你觉得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啊……”“校长是个宽容的人,评课、评人很少下结论,总让你感觉事情还有改进的余地,只要调整就会有进步。”朱晓红后来总结道。

  “七中养人”,这是语文老师王连敏的说法。“在以前的学校,教了很多年书,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到了七中,王校长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受信任、受重视的。”王连敏说。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王建国很推崇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这句话。他认为,说一个学校有境界,就是说它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关键是有鲜明的办学思想。

  2003年,七中出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名校创建规划,也就是现在七中教师们耳熟能详的“15条”。里面的每一条都发人深省。比如,第一条“学校是什么”,在王建国看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就弄懂了什么是教育。他认为,学校有学园、乐园和家园三个层面的内涵,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实践、研究的氛围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此外,还有校长是什么,教师是什么、学生是什么,以及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职业意识,等等。本报记者 董洪亮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