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江苏泰州人孙生龙从上海一家报社执行总编的位置上下来,放弃年薪60万的工作,全力陪伴女儿圆“小提琴之梦”。 10年后,他终于成功培养出“杰出的音乐才女”孙同同。(9月10日《扬子晚报》)
这位父亲为了培养女儿成才付出的艰辛劳动让人感动。但我想问,“陪读爸爸”的成功值得我们“复制”吗?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还需保持一份理性。其一,“陪读爸爸”的“成功”需要的是坚强的经济支撑。在高房价时代,10年不工作,对于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况且学琴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其二,“陪读爸爸”的“成功”值得商榷。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当下我们教育孩子倡导的方式。而“陪读”,多少有点“逼孩子成才”的味道。所以我们更希望家长不陪读,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才。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方式有很多种。
(陶象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