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热议:教师的幽默感跑到哪里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13:46   红网

  一年一度教师节,有关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增加教育投入、尊师重教等宏大命题,到老师收礼,补课等热点现象……教育是个全民性的话题,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但更多的时候,听到的都是社会的声音,成人的声音,而孩子、学生的声音则比较稀缺。因而,我觉得这样一项调查是很有意义的:

  在我国第26个教师节前夕,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进行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学生们认为一名优秀老师身上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特征依次为富有幽默感(23.52%),责任心强、尊重和关爱同学(23.42%),和蔼、开朗(21.72%),专业技能强(19.02%),外表端庄大方(9.41%)、严厉(2.80%)以及其他(0.10%)。(《中国青年报》9月10日)

  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与传统认识有些偏差。一直以来,对优秀老师的评价标准,基本还停留在为人师表、敬业等层面,尤其是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则往往更为看重,希望老师越严厉越好。但事实上,“专业技能强”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排在了第4位,“严厉”只排在了第6位。而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富有幽默感”却出人意料地排在首位。

  仔细想想,这个调查结果其实是理所当然的。“富有幽默感”之所以排在第一位,与当前过于沉重过于功利化的教育现状和氛围密不可分。此项调查的对象是上海4所高校的2500名在校大学生和460名中学生,无论中大学生还是中学生,事实上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从教育中寻找快乐的命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当下而言仍是应试教育唱主角,在沉重的课业担负和考试压力,尤其是家庭的殷殷期待下,考上一所好大学几乎成了中学生存在的唯一价值。而即便是上了大学仍然不会轻松,迎面而来的是各种物质的诱惑,校园内的贫富差距,甚至早早就要为就业而焦虑。在这样一种压抑的心态下,学生希望朝夕相处的老师能富有幽默感,也就成为了一种本能的心灵诉求。

  有学识的人未必有幽默感,但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是有学识的。因而需要厘清的是,富有幽默感其实是对教师更高的要求,这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青少年更为开放更为进步的一面。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但不必总是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悲苦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调查中还有一项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86.82%)表示在成长过程中至少有一位老师曾作为自身的榜样。教育的核心乃教书育人,但事实上我们一向偏重于教的一面,而忽视了育的一面。而“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叔”之被追捧,“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的曝红,即以鲜明的个案印证了这一点。

  学生推崇教师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教师群体幽默感的缺失。那么不妨追问:教师的幽默感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缺少幽默的细胞,而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处境决定了他们很难有幽默感。行政主导下的“大学衙门化”,使大学教师成了大学里最弱势的群体,升学率主导下的考核机制,使中小学教师成了教学机器……而地域差别造成的教师待遇的不平等,大面积清退代课老师,更是时时挑动了社会的公平神经。还教师应有的权利尊严和社会地位,让教师富有幽默感,是教育出富有朝气和希望的下一代的必备条件。这个问题已经时不我待。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