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熟能生巧、始终一贯,好。俞老师,谢谢你刚才讲的这个8个字,我希望今天的留学咖啡能够成为给观众朋友们喝下去、时刻兴奋起来的一杯珍品。现在讲讲新东方的文化。
俞:这个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以王强的美语思维和周成刚的英国思维为代表,实际上两个思维其实差不多。
徐:他提出过这个概念吗?
俞:他没有提出这个概念,但是他讲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文化差异带来的这种中国人到了外国以后的尴尬以及语言使用的不妥当最后给自己带来的羞辱。
徐:这个地方我要强调和解释一下,语言是文化的最基础的载体,文化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说俞老师在英语学习里面提出文化这个概念。你把王强老师和周成刚老师的这两个思维,这种所谓的文化讲一讲,它怎么赋予了新东方英语教学一种特色?
俞:这里面其实就是,你刚才说得非常正确,比如说我刚才说的一大堆的学习方法,就算你把1000句口语真的全部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你到了国外以后什么场合应用什么语言才能够给自己赢得一种自尊,并且让人感觉到你在这个文化中已经很熟练了,你还是不了解。
徐:让人感觉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俞: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否则的话,你就会变得很粗鲁了。比如说王强老师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中国,有个老外想要上厕所,他问的是Can I go somewhere ? 这实际上在英语中是一个普通的表达法,他想要去方便一下这个意思。但是由于中国的翻译本身并不懂这个概念,所以他就会说You can go anywhere . 意味着你可以随地大小便,这样的话就会出笑话。这是王强老师常讲的一个笑话,这个就是典型的会英语不懂文化的问题。像周老师讲的另外一个笑话也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他说,在国外,不管是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他一下就能看出中国代表团来。中国代表团的典型特点就是,他会讲英语,外表穿的是西装革履,就是在大街上逛来逛去的时候穿得西装革履的一群人;还有一个典型特点是,他的手下一定是夹一个小提包,这也是中国代表团的典型特征;第三个特点就是绝对地东张西望,对什么东西都非常好奇;第四个特点是,排队没有距离,就是前胸贴后背,这么排队跟西方人的排队一定要间隔一米距离这样的感觉就不一样。比如说我第一次到美国排队,我就挤在别人前面,结果往后面那个人说,你夹塞了。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离我有近2米远,结果后面一看,还有四个人,都是距离2米远,我本来以为是后面没人排队,结果我只能再转到后面去,弄得非常尴尬。周老师的故事往下讲的时候,就体现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了。这个代表团的成员跑到肯德基店买炸鸡腿的时候,他向肯德基的服务小姐说,我想要两条鸡腿,chicken legs。其实美国任何地方肯德基的鸡腿用英文翻译的时候,你发现它不是说chicken leg,而是drumstick,这个我专门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意过,确实是这样的。为什么不能说chicken leg?因为chicken在英语中有少女这样的意思,所以一个少女在卖肯德基的食品的时候,你对着少女说chicken leg,那就明显的是文化错误。
徐:这个比较精彩。
俞:这是周老师每次必讲的一个典型故事,因为是他自己亲眼所见。
徐:我们只要鸡腿不要人腿。
俞:那么,其实英文表达中还要注意有礼貌的和不礼貌的表达方式的差别,其实我到了国外以后,也常常会在这方面犯错误。有一次我跟我女儿去某个店里买东西,我们两个对服务员所说的话就不一样。我女儿在国外已经生活了两三年,所以她特别明白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感觉,她就比我这个教授了这么多年英语的人说得还要地道。会语言不会文化本身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现象,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王强老师提出了美语思维,周成刚老师讲课的时候,把英国的日常生活文化和语言结合起来讲,还有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在讲语言的文体学和语言的文化关系,实际上,新东方是把语言跟文化结合起来讲。
徐:这对中国学生出国的帮助显而易见。
俞:非常巨大。比如说在他们的老师讲完了这些故事之后,学生们出去肯定就不会再闹类似的笑话。
徐:事实上学生到了国外以后,他有了一种对语言的文化的敏感度,这样他在吸纳融入当地文化并且迅速地吸纳西方文化的时候,就具有了一种敏感和锐利的能力。
俞:比如说新东方的杜子华老师创立的电影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把语言放到文化中去教学,因为每一部美国电影都带有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
徐:西方生活、社会。
俞:通过看电影的场景感觉到某一个演员在某一个地方讲的什么话的时候,老师说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讲这样的话,学生以后到了国外碰到同样场景,他一定会想起我应该这样讲,所以形成一种文化融合,不会感到被羞辱。你知道中国人到外国以后会讲英语,但是发现英语讲得不对被别人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是一种非常羞辱的状态。
徐:在这里我就想起了我们从小学学的英语以及到今天的中国的语言,这里面都是孤立的、枯燥的,都脱离了语言的文化,也就是说脱离了人的因素。
俞:实际上是这样的。
徐:新东方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
俞:这是一个语言学习的简单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必须把它跟文化结合起来,所以我觉得中国不管是中小学英语老师,还是大学英语老师,所需要经受的培训不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培训,而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培训。
徐:我记得有一次,当时王强也在,你也在,有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说英语教学改革,我们最后听了以后感到压抑,为什么呢?因为纯粹是量的改革,什么从4000张纸变成8000张纸,从20个课文变成40个课文,但是后来你跟王强讲了一番,你记得当时跟他们讲什么了吗?
俞:当时讲的反正跟今天这个有些相似,就是语言教学是一个活的东西,不是一个纯粹词汇上的提高。其实比如说像牛津字典,用了只有2500个范围之内的单词,就解释了英语中四五万个单词的词汇量,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明白易懂。
徐:换言之,我掌握了两千多个单词,实际上就能基本掌握英语。
俞:只要你能够熟悉各种各样表达法的话,你就会掌握英语。
徐:这么说,新东方的语言教学里边所融入的文化,实际上不仅是对中国留学生有好处,其实对整个中国的英语教学都在起着某种影响作用。
俞:是的,起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个比较雄心勃勃的口号:改变中国英语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
徐:这个口号提出来过吗?
俞:提出来过啊,改变中国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咱们新东方现在在扬州办的学校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二年级的这样一个基础学校,实际上就是在实践咱们的理念。
徐:俞老师,谢谢你,谢谢各位观众。因为我们今天听到的新东方与留学准备,实际上是新东方与中国人学英语,中国人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某些有益的经验和智慧,谢谢,也谢谢各位观众。我们下次在《新东方留学咖啡》里面继续开怀畅饮。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