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作者:陈建军
一、角度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摸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腐败、消极现象认识,最后就应该占在公务员角度表态。一般说来,考生可站在下列角度去答题: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做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站在考官的角度。有的问题要站在考官角度思考才能得高分。如有这样一个题:最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热,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举办收费上万元的天价培训班,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你是否参加过面试培训?站在考官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在回答时你说参加了培训,如果现有水平是80分,考官会想,参加了培训才这个水平,没参加会更糟糕, 80分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肯定会给你的得分造成影响。做为人事部门来讲,按照市场经济,公务员考试也是一种经济,没权力去制止,但是不提倡。所以,站在考官角度,在回答第二问时就应选择没参加辅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