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国考行测言语判断及常识题目难度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16:52   华图公务员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2010年的国考大纲与2009年的国考大纲没有区别,但是会进一步加大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言语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试题阅读材料的字数会进一步增加。2008年时,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字数大约为6900字,在2009年的时候,增加到7300字左右,增加了400字左右。在2010年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字数将会在2009年的基础上继续持平或进一步增加,因此复习时要格外注意阅读习惯的培养。坚决改变那种点读的方式,要学会快速浏览、直奔主题的阅读方式。

  其次,题目在难度上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首先在选词填空部分,成语仍旧是考查重点。2008年的20道选词填空中,有7道成语的选词填空,而在2009年的考试中,有11道题是考查成语的。今年在成语的考查题量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难度可能要继续提升。以前考查的成语多数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是在2010年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大家不是太熟悉的成语。所以,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成语,尤其关注一下平时生活中我们容易用错的成语。在片段阅读部分,主旨题仍旧是考查的重点,但是会进一步在提问方式上进行创新,进一步模糊引申与不引申的界限。这里提醒各位考生要注意提问方式上的词语变化。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009年的试题,希望能给考生一些提示:

  2009年30题

  互联网并非      、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      的大潮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 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 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 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看到后面有“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觉得前面应该填“有条不紊”,后面是从“小的草根网络”,应该汇集成“举世瞩目的大潮流”才对。但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却是“自上而下、不可逆转”。实际上我们会看到“整齐划一”和“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已经能够照应,而“正是”却强调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从“草根网络”指民间的这一点来看,正好与“自上而下”语义相反,正与原文语境相符合,而且“不可逆转”也是“大潮流”的一种状态。可见,想作对这道题,必须要仔细、认真、深入地分析原文才行。这种需要仔细分析才能选对的题目在2010年的考试中会进一步增加。

  2009年47题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论解释,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

  C.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本题的答案为D。提问方式虽然是“意在说明”,但是正确答案却只是同义替换,而没有进行引申。这说明现在题目的设计上已经在模糊引申和不引申的界限,所以大家就要把握住什么时候进行引申,什么时候不能引申。一般来讲,对于“意在说明”、“想告诉我们的是”这种提问方式,要首先选择进行引申的,如果没有引申推断的,就要选择同义替换的选项。另外,题目如果只是阐述了一个问题,就要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号召;题目如果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就要引申为故事说明的人生道理。除此之外的好多题目,也许提问方式是“意在说明”,答案还是很可能是不进行引申的。这一点要把握好。

  二、判断推理部分

  判断推理的图形推理部分,考生要注意试题形式的变化,在2010年的5道图形推理的题目中,可能每道题目都会有一个不同的要求,一定要仔细阅读。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数量类的常数列乱序和代换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而在折纸盒问题上,应该注意相邻面的考查。

  在定义判断部分,文字的阅读量会进一步增加。2008年的定义判断大约为2100字,而在2009年的题目中,增加到2600多字,增加了500字还多。增加的文字可能是例子、也可能是类似的其他概念。因此,在解题的时候,如果能直接从定义性的文字中得出答案的,就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文字都阅读一遍。另外,也要格外注意定义杂揉的问题,比如:

  2009年76题

  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A. 王某家传的青花瓷器在展览会上被专家估价为200万元

  B. 李某买了一辆载重10吨的货车跑运营,每年收入8万元以上

  C. 赵某为公司作出重大贡献,公司给予10万元的奖励

  D. 高某在闹市有一间房屋,某厂家在房顶安放了广告牌,并支付给他一定费用

  这道题里既有财产性收入的定义,也提到了经营性收入,因此会误导考生把B作为一个正确答案。但只有在财产运营所获得的收入是“红利收入”时才属于财产性收入,B项与之不符,属于“经营性收入”。因此,正确答案应该为D。

  对于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应该要格外注意类比的二次辨析以及推理路线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2009年的题目中,三项类比的题目大量增加,10道题中占了4道题。另外推理路线不仅要注意横向的类比,更要注意纵向的类比,比如:

  2009年85题

  签约:解约(     )

  A. 结婚:离婚

  B. 订货:收货

  C. 上班:下班

  D. 借款:货款

  如果光从横向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说,我们发现答案并不唯一。因此,推理路线是纵向的,也就是说结婚就是一种签约,离婚就是在解约。本题答案为A。

  2009年86题

  冠心病:传染病(     )

  A. 熊猫:哺乳动物

  B. 鲤鱼:两栖动物

  C. 京剧:豫剧          

  D. 细菌:病毒

  本题中出现一种新的并列关系,即一种病与一类病的并列,这不是一种同级的类比。做这道题目,不仅要知道冠心病是一种病,传染病是一类病,还要知道冠心病并不是一种传染病,不存在包容关系。这样才最终能把题目做对,选B。

  2009年89题

  期刊:印刷厂:出版社(     )

  A. 桌椅:家具厂:木材厂

  B. 水果:经销商:种植户

  C. 电影:制片人:剧作家

  D. 房子:建筑商:开发商

  三项类比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楚三项之间的具体关系,才能最终把题目做对。这里应该是“出版社委托印刷厂印制期刊”,因此要选D,“开发商委托建筑商建造房子”。从后向前是一个委托以及制造的关系。

  逻辑判断部分的演绎推理的题目大大减少,而加强和削弱的题目大大增加,还有原因解释类的题目在也占较大比重。另外题目的提问形式变得更加多样,既可以从正向问,也可以从反向问,这种趋势将在2010年的国考中继续延续。比如:

  2009年93题

  某国家先后四次调高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以抑制化肥产品出口。但是,该国化肥产品的出口仍在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下不能解释这一情况的是:(    )

  A. 国际市场上化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B. 该国化肥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口碑很好

  C. 该国化肥产品的价格在关税提高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D. 该国化肥产品的产量仍在不断增加

  本题选D,要找的是不能解释题目情况的原因。

  2009年95题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1—6月累计减排11.8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漂移过来的

  B. 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C. 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算与的重要原因

  D. 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了,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本题是从正向来问,寻找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因此选C。注意,B是错误的选项,只能解释状况不改变的现象,而不能解释酸雨的频率不减反升的这种反常现象。

  三、常识部分

  2010年国考的常识判断部分,不再以法律作为考查的重点。所以,重点不突出成为2010年国考的一大特征。这样就导致考生更觉得复习无从下手。但是从2009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有不少文化、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是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考查的。去年儒家文化“和”的概念是和奥运会结合在一起考的,历史是和改革开放30年的热点结合起来的。汶川地震、神七上天等热点在常识部分也有所透露。因此,今年也要注意各方面知识与热点的结合,比如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等相关热点的历史、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考生只有在清楚考查重点和难度的基础上,才能更有目的性的进行复习。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在最后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里,按照重点各个突破,一定要有恒心,并且不能失去信心,这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公务员 行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