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国家公务员面试指导:扮靓你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 16:31   京佳公务员

  映入考官眼帘的第一印象给考官的感觉在整个面试过程非常重要,在国考面试前,面试者应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服饰重要,发型和仪容同样重要,特别是女考生一定要化些淡妆,不仅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神采奕奕,也可以表现出对考官的尊重和对此次面试的重视,以求以最佳的形象去面对考官。男士也要注意发型和仪容的整洁美观。

  一、 男士发型与仪容:

  分头、平头与中分

  理发经常理发,头发留得太长会给人不够振作的印象。一般来说,一个月理一次发比较正常,面试这段时间周期可以短些。

  保持头发的干净,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每天洗一次头,否则头发中会散发出异味。头发不能有头皮屑,不要“肩披白霜”去见考官,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洗发水都有去头皮屑的功能,不妨买来多用用。

  有时候发型理得不错,但是等你长途跋涉到面试现场的时候,一路走来发型早已凌乱了,这时可以去洗手间照照镜子、梳一下头。这些措施并不花钱,做到了就可以加分,甚至得到高分,但不做就必定丢分。

  当然,有些人的头发自然条件较差,难以整理,这些同学可以借助一些护发用品,如摩丝、发乳、定型水等,但也要注意它们各自的不同功效。可以在理发时向理发师请教一些头发护理的常识和注意事项,或者在面试之前去理发店做一下护理和定型。

  至于发型,最为常见的是分头,但是中分很少见。为了保险一点,至少在面试的时候不要留中分的发型。除了分头以外,还有些人会留平头。平头虽然显得精神,但是不宜过短,否则显得不够庄重成熟。

  面部及五官

  胡子不要留胡子、要保持面颊的干净。一般而言,成年男士应该坚持每天早晨刮一次胡子。但如果有些同学还从没刮过胡子,清秀的乳毛既不长也不乱,就不必强求,免得一旦刮开,胡子会如雨后春笋般长势旺盛,天天都得去刮。

  鼻毛很多人注意了胡子却遗漏了鼻毛,而旁人或者同学往往也不好意思提醒他,平时应该多注意,尤其是在面试前对照一下镜子,做一做自我“审视”。

  口臭有些人讲话多了难免口臭,如果有人向你反馈这样的情况,你就要多加注意了,赶快采取一些治理措施。比如面试的时候带上口香糖,在面试开始前的半小时吃一片以保持口腔的气味清新,但是面试即将开始前嘴里一定不要有口香糖,不要高傲地嚼着口香糖进场面试。还要注意别在面试前吃一些诸如大蒜之类的有异味食物,否则满口异味显得不懂得尊重别人。嘴唇北方天气干燥,人们常常嘴唇干裂得像“上甘岭”一样,建议买一些润唇膏。

  干净、湿润的嘴唇讲出来的话也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眼镜不净谁能敬佩戴眼镜也有一个大家容易常犯的毛病,那就是忘记擦拭。如果不能保持清洁,再昂贵、高档的眼镜也会使你失分不少。因此,面试之前用干净的眼镜布擦拭眼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女士发型与仪容

  1.头发的保养与美化

  一头健康、美丽的秀发可以让一个相貌平平的女性平添许多风韵,能让美丽的女性变得更加迷人。想要保持清洁、健康的头发,就要勤洗头。洗的时候要注意水质和水温(四十度左右的温水),以及选用适合自己的洗发水。而且让头发自然晾干,不要经常使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如果每天吹头发或头发很干枯并且有开叉的情形,那就应该用一些护发产品来养护一下。正确梳理头发。梳头除了理顺头发之外,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脂分泌,提高头皮和头发的生理机能。要一束一束地慢慢梳理,切不要性急乱扯乱拉。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质地的梳子。

  2. 发型和脸型的搭配

  要注意用脸型和发型的搭配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份。

  人的头型有大、小、阔、扁、圆之分,颈项有长、短、粗、细。 专家认为在处理发型时,就要根据人的脸、头、颈等特点来协调平衡。

  有瓜子型脸的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大部分的发型都适合她们。如果是其他脸型,就要通过发型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瓜子脸。

  1)圆型脸

  相对这种脸型的人来说,合适的发型应该是把圆的部分盖住,使脸显得清瘦一些。

  2)梨型脸

  这种脸型,不适合留太短的头发,要尽量用长发去盖住脸下端大出的部分。可以增加头顶头发的蓬松感,以保持腮帮的柔和线条。让头发下边扣进去,盖住部分腮帮。

  3)长脸

  这种脸型,需要选一个发型使你的脸看起来变短。这就需要好好地利用刘海,而且头顶的头发不能太高,那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脸的长度。你可以将头发剪到腮帮以上,侧分头发,脸会显得稍圆。

  4)方型脸

  方型脸的人,选择发型要尽量把脸的四角盖住。一般头发不要留太短、平直或中分。

  专家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发型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脸型条件。不妨对着镜子拨弄自己的头发,看看究竟哪一种发型适合你自身的条件。

  头发较稀薄的女性,可以剪个齐发脚的短发,使人在比例上感到头发浓密。长发会使稀薄的头发显得更稀少,削发也会使头发薄,所以一定要齐着发脚剪。另外,专家提醒:经常洗头,使头发上的多余油脂减少,头发会显得蓬松和浓密,所以适当洗头。

  3. 化妆淡而美

  面试时的化妆一定要坚持素淡的原则,切不可浓妆艳抹。

  嘴唇 嘴唇是脸部最富色彩,最生动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无论如何要使嘴唇显得有润泽感。专家认为,年轻女士宜用浅色口红,避免用大红或橙红,过于剌目的嘴唇会给人以血盆大口的印象,使主试人惟恐避之不及。

  眼睛 眼晴是心灵的窗户。因此,眼睛在面试时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为了使眼睛在面试时能动人而传神,面试之前就应稍加修饰。例如可以描一描眉毛,使之更加妩媚。眼睛小的,可以在眼睛四周轻轻地描上眼圈,但不能描得太黑太深,不要露出修饰的痕迹。单眼皮者也未必一定要去拉双眼皮,有的单眼皮传达出的眼神更坦率、更亲切。

  鼻子 你可以在鼻梁上略施淡粉,因为面试时如果灯光太亮,会使鼻子出油发亮。如果天气太热,鼻梁上也容易出汗,因此在面试前一定要注意擦拭。

  香水 在工作中可以适度用香水,但面试时最好不要用。如果用的话,也要选择与自身的气质相配的,香味宜淡,闻上去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指甲 手应保持干净,指甲应修剪好,千万不要留长长的指甲,也不要涂指甲油。因为长指甲会使人联想起你是什么都不干的大小姐。

  总之,发型、仪容修饰要美,对于国家公务员面试美观、整洁、卫生、得体更加重要。遵守礼仪规范,是考生身份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务员这一职业身份的必然要求,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既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形象,又可以给考官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专家温馨提醒:一定要记住,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印象!

  附:化妆基本常识

  仪容化妆,是人体装饰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交际礼仪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仪容化妆应包括头发的保养护理与修饰,皮肤的保养护理与化妆等内容,这里重点介绍女士面部化妆的基本知识。化妆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适度而得体的化妆,可以体现女性端庄、温柔、美丽、大方的独特气质,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化妆是用化妆品及艺术描绘手法来达到装扮美化自己的目的。专家认为化妆一定适当,要恰如其分,也就是说懂得化妆才能很好地掩盖人的缺点,甚至缺陷,更好地体现人的五官的优点,让人更美,充满信心,充满魅力。社交场合,得体适度的化妆,既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化妆的基本步骤是:1、 洗面;2 、拍收缩水(化妆水);3、搽营养霜;4、搽粉底;5、 第一次定妆(涂干粉);6,、修眉;7、画眉;8、化眼影;9、鼻侧影;10,、涂腮红;11、 第二次定妆(涂干粉);12、 化眼睫毛;13、涂口红。化妆步骤的繁简可以根据场合不同而定,比如日常工作妆,可以简略掉2、5、6、9、11步,甚至只化1 、3、12几步简略淡妆就可以。社交场合,淡妆比浓妆艳抹效果更好,更显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高尚。化妆时,粉底、眼影、腮红、口红的颜色应与人的皮肤、服饰的颜色协调,才给人和谐之美感。选择粉底应考虑颜色和质感,最好选择较好质地的品牌。粉底颜色越接近肤色看上去越自然,最好还要多准备一个深色的,作为下颚、鼻梁、额头上打阴影用。选择粉底时,不要抹在手臂上,因为手臂的颜色和脸部皮肤的颜色大不相同,测试的地方最好抹在脸颊接近颈项处,利用自然的光线看看,用了粉底的脸色是否和颈部肤色配的上,如果你的粉底颜色选择正确,你的颈项是不用打粉底的,化妆品沾在衣领上不好看。质感好的粉底用后皮肤按下去有弹性,感觉不干不湿,不会长粉刺。粉底不是面具,应该要使皮肤看上去透明光滑、有光泽、健康滋润。苍白脸色的肤色,使用象牙色或粉红色的粉底;乳黄色皮肤用茶色或金褐色粉底;棕色皮肤肤色暗就不用太多粉底,通常使用亮光剂最佳。眼影、腮红、口红的颜色应与服饰的颜色协调。灰、白、黑色服装适合任何化妆颜色。

  专家再补充一些其他常用颜色服饰与化妆颜色的搭配:

  (1)蓝紫色系:适合穿深蓝、浅蓝、紫红、玫红、桃红等服装。眼影用色为棕、紫红、深紫、浅蓝色搭配。腮红用粉、粉红色,口红用紫红色系。

  (2)粉红色系:适合穿白、黑、灰、粉红、红等服装。眼影用色为棕、粉红、驼、橘红、灰色搭配。腮红用粉红、红色。口红用红色系。

  (3)棕色系:适合淡棕、深棕、土红、棕红、驼色、米色等服装。眼影用色为棕、驼、灰颜色调和搭配,腮红、口红用红色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公务员 面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