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外公务员的金饭碗高薪宽福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 15:33   新华网

  国外公务员的金饭碗高薪宽福利

  公务员作为“金饭碗”越来越受青睐。能够捧上这个饭碗,似乎就得到了高薪和高福利的保证。那么,公务员这个职业是全世界通行的“金饭碗”吗?如果“金饭碗”背后还藏着“灰色收入”,各国政府如何处理?

  高薪宽福利

  根据中国外交部对外公布的信息,国际上公务员收入大体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高级公务员主要指副部长级以上的职员,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古巴、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级公务员年平均工资为14.12万美元。

  中级公务员主要指处级以上的职员。初级公务员主要指副主任科员以下的职员。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中级公务员和初级公务员的年平均工资为6.49万美元和2.34万美元。

  相对于普通百姓,国外公务员的平均收入也属高薪范畴。有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工资是67075美元,而当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年人均工资是36764美元。也就是说,美国首都百姓的收入刚刚过了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工资的一半。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比起工资水平更让人羡慕。大多数国家的公务员及其家属享有全额的公费医疗,并且政府负担公务员的全部养老金和子女的全额免费教育以及住房福利待遇。有些国家,甚至有让人匪夷所思的公务员福利。以美国为例,如果公务员要做变性和隆乳手术,费用都能报销。在德国,公务员终身受聘于国家,且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而在法国,公务员享受着不少于25种各类补贴:自行车补贴、服装补贴、穿鞋补贴、小装饰补贴,还有买内衣或衣物丢失补贴等奇怪的补贴看得人目瞪口呆。

  金碗不好端

  既然是金饭碗,自然也不好捧。亚洲近邻日本、韩国的公务员考试都十分严格。以日本为例,尽管该国每36个人就有一个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一级考试的合格率仅为5%。在韩国,公务员考试的热门程度堪比中国。

  除了入门难外,公务员看似稳定,其实也有收入减少的风险。日本从去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减薪计划,从麻生内阁到鸠山内阁,即使政坛“变了天”,减薪计划依然“萧规曹随”。目前,日本公务员平均年薪减少了15.4万日元,平均薪酬水平只比中小企业职员稍高。

  拿公务员薪酬开刀,日本不是首创。美国芝加哥政府推出公务员无薪休假,为政府部门节省800多万美元。而韩国政府则冻结了公务员2009年的工资和加班补贴。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公务员减薪已成为各国政府节约开支,凝聚人心,鼓舞国民士气,增强国民共克时艰意志的共同抉择。

  不过,再怎么减薪,公务员仍然是金融危机期间各国职场新人的第一选择。有研究显示,经济状况越不佳,工作稳定的公务员就越受欢迎。减点薪水总比失业强。

  警钟常敲打

  薪酬和福利不错,国外公务员似乎也就不太流行“灰色收入”。其实,手中握有行政权力,要想不碰“灰色收入”,恐怕不是光有高薪和高福利就能解决的。

  最值得借鉴的是严谨的德国人。他们用软培训和硬制度、硬法规把住公务员的口袋。

  德国政府经常举办各种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研讨会,通过谈话、写信、发放资料、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每次过节之前,政府都提醒公务员不收礼。

  此外,德国政府格外关注公务员生活、工作状态变化,如公务员是否有不合理的高水准生活,对变换职务或调动是否表现出令人费解的抵制,是否与企业有不同寻常的私人交往等。

  除了关注和提醒,德国坚决执行轮岗制。政府规定:公务员任职第五年必须轮岗。对于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则规定3年必轮岗。此外,《联邦政府官员法》、《联邦惩治警戒法》都对政府官员的住房、福利等事项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最值得学习的是,德国特别注重普通民众的监督举报。公民可以直接到议会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质询,也可以将政府官员告上法庭。去年7月,德国女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就曾因公车私用被全体德国人批得体无完肤。

  国外公务员养老制度扫描

  公务员职位被誉为“铁饭碗”。很多人认为,公务员退休福利佳,是挽留人才和防止公务员贪污舞弊的有效方法之一。

  基于节约财政开支、缓解劳动力短缺等现状,一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原有政策或出台新政策。

  美国:新老结合

  美国现行的联邦政府公务员养老金保障制度有两种,分别是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和联邦雇员退休金制度。这两种制度虽然并行,但反映的是机制上的新旧交替,也体现了美国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

  美国在公务员养老金保障制度上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公务员退休金制度的适用对象是1983年前参加工作的联邦政府雇员;联邦雇员退休金制度则覆盖所有1984年以来参加工作的联邦雇员。

  两个制度的出台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是一个独立于美国社会保障计划之外的系统,目的是确保公务员退休后还能生存。

  联邦雇员退休金制度则包括三部分,即社会保障、基本津贴和新型联邦节俭储蓄。这一制度的创立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体现当代社会人才流动频繁的现状。

  如果公务员在正常退休年龄(领取社会保障的最低年龄62岁左右)前跳槽到私营部门,他们可以带走联邦雇员退休金制度中的社会保障计划部分,而且可以把其中的新型联邦节俭储蓄计划账户转为私人公司的养老金保险计划。而公务员退休金制度没有这种灵活性。

  (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记者 杨晴川)

  新加坡:一视同仁

  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创立并日渐完善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中央公积金制度。这一制度为大部分新加坡民众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退休生活保障。目前,新加坡的人口将近450万,而公积金会员的数量超过300万人,公积金总额超过千亿美元。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是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强制性储蓄保险。凡工薪收入人员,不管是公务员,还是私企商贩,都必须加入中央公积金计划,每月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一定数量的公积金,缴纳费用随劳动成本、经济情况而变。

  在中央公积金刚设立之时,缴费标准为10%,雇主和雇员各缴纳5%。1968年,缴费比例增加到13%,1984年最高时达到50%,其中雇主和雇员各缴25%。目前,公积金缴交率基本稳定在40%,其中雇主需缴17%,雇员需缴23%。

  在中央公积金制度实施的50多年时间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实施了诸多创新,使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功能多样化,从开始时单一养老功能发展到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主要方面,包括退休、保健、购买房地产、家庭保障和公积金储蓄增值等。

  根据规定,55岁以下会员的公积金个人账户分为普通账户、保健储蓄账户和特别账户。普通账户的储蓄可用于住房、保险、获准情况下的投资和教育支出;保健储蓄账户用于住院费支出和获准情况下的医疗项目支出;特别账户中的储蓄则用于养老和紧急支出。55岁以后,个人账户变更为退休账户和保健储蓄账户。

  为了避免公积金过多用于其他项目的支付而影响到人们的养老保险,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规定凡年龄达到55岁后就必须在其公积金账户中保留一笔最低存款。目前,新加坡规定年满55岁者的最低存款额为10.6万新元(6.9万美元)。

  (新华社驻新加坡记者 张永兴)

  芬兰:鼓励晚退

  芬兰是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长期以来,芬兰逐步建立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处处都有福利保障。

  在芬兰,正常退休年龄为63岁。在国家政府机构工作的公务员及工作人员被纳入国家养老金法范畴。这些人员退休后由国家支付与工资挂钩的职工养老金。芬兰全国根据国家养老金法领取职工养老金的人数超过28万,每年开支近31亿欧元(约合40.3亿美元)。

  芬兰公务员在退休之前的工作期间必须缴纳养老保险金,缴纳的标准平均约为工资的22%,其中个人支付4.3%至5.4%,其余部分由作为雇主的国家政府机构和部门缴纳。

  然而,人口老龄化让芬兰的公务员队伍面临人员短缺。芬兰是个长寿国家,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4岁和80岁。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技术进步,居民寿命越来越长。与此同时,二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已到退休年龄,进一步加速芬兰人口老化。目前,芬兰人口老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

  为了鼓励人们更长时间留在工作岗位上,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芬兰政府2005年初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新的养老金法,包括公务员在内的职工可以在63岁至68岁之间退休。如果年满63岁仍继续工作,可以拿到更多养老金。

  2004年以前,芬兰根据公务员和职工最后10年工作期间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养老金数额。2005年后,公务员的养老金则按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越高。

  此外,芬兰养老金起算时间也从原先的23岁提前到18岁。18到52岁期间,包括公务员在内的职工退休后获取的养老金在其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1.5%;53到62岁期间,养老金在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1.9%;63到68岁期间,养老金在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增加4.5%。

  以一名1972年开始工作的公务员为例,每月收入为2500欧元(3250美元),如果63岁退休,他每月领取的职工养老金为1722欧元(2239美元)。如果68岁退休,养老金则达到2397欧元(3116美元),占退休前工资的95.88%。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