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公文与写作必备知识点(13)

2013年10月08日14:43  京佳公务员 微博   

  同一公文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撰写和制作时,会形成不同文字的文稿或文本。在我国,以汉文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字撰制的同一公文的不同文字的文稿、文本的效力完全等同。在涉外场合,公文中应对用何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字撰制,以及它们是否具有同等效力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应指明在理解上产生纠纷时以何种文字的文本为准。

  真题·单选

  不具备正式公文完整效用的文本是(   )

  A。试行本            B。暂行本        

  C。修订本            D。副本

  ——2012年湖南省农信社考试真题

  【答案】 D

  【解析】作为复制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本等)因不能再现公文的全部特征(如印章或无法复制的印迹或签署者的亲笔签名),公文的真实性无切实保障,因此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只能供参考、备查。故选D。

  真题·多选

  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  )。

  A。副本              B。草稿

  C。定稿              D。试行本

  ——2009年江苏省农信社考试真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有关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的范围。公务文书的稿本包括文稿和文本。文稿包括草稿和定稿。文本包括正本、副本、存本、试行本、暂行本和修订本。其中存本和草稿不具有法定效力,而暂行本只在暂行期间有法定效力。有的公文副本(作为正本复份的副本)具备法定效力,有的副本(作为复制件的公文副本)则无法定效力。所以A、B/C都不选。选D。

  第二节 公文写作要则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公文的写作,不仅要遵从公文作为主体之一种的写作通则,而且它作为一种有其自身非凡性的文体,在写作上有与其它文体不同的非凡要求。

  (一)公文的写作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不相抵触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及法规的重要工具,这要求其内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一致,不应有矛盾、互相抵捂之处。机关制发公文,是为了产生效用。但公文如违反党和田家的方针政策、法律等,也就没有其合法性,从而公文现实执行效用,也就无从谈起。 公文写作必须符合作者所在系统及该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重要规定,并为作者所在机关的实际结合,以保证所制发的公文不仅内容切实,而且充分地体现出有关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 (二)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制发公文,旨在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收到实效,指导和推动当前的工作,挽回工作中的失误。收到公文所具有的现实执行效用,撰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收到实际效果。 达到以上的目的,撰写公文应该坚持以下三原则: 必发才发原则。这是指制发公文要从实际出发,确有必要才制发公文。公文写作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撰写公文必须根据机关行政治理活动的实际情况而定。没有非凡的需要,切忌不可动辄制发公文,堆砌“文山”。忠于原貌原则。是指撰写公文必须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公文内容的精髓。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是机关上传下达,沟通情况的重要手段。公文制发后,能否收到其法定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文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所提出的工作原则、方法和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做到忠于原貌,要求写作的材料不许随意杜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注重时效原则。指公文撰写要保证所制发的公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把握时机,保证做到及时迅速。公文根据实际情况制发,与行政治理活动同步运行,井对行政治理产生效用,因而公文撰写时间性极强,有的公文甚至要争分夺秒,假如不能把握时机,时过境迁,就全降低或丧失公文应用的价值。 (三)主题突出,条分缕析 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主张、意见。 公文的主题应鲜明突出。主题含混不清或多主题,受文者便不知所云,因而很难准确快捷地领会所受公文的意图,导致所制发的公文不能产生现实执行效用。那么该如何突出主题,突出主题在表达上有几点应予注重: 首先,公文撰写应开门见山,不事曲笔,不拐弯抹角,不含蓄委婉。 其次,一件公文,只一个主题;公文撰写一事一文,不可一文多事。 最后,材料的取舍由主题而定;运用语言亦紧扣主题。 合理安排正文结构 合理安排公文正文的结构,做到层次清楚,条分蝼析,言之有序。 (四)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公文的结构和格式要求,均有国家统一的规定,不可自行其是。 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和中心。正文有其结构上的要求。其逻辑结构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又称引据部分,要求简明扼要,说明制发该文件的根据和意义即可。 分析问题,这是正丈的中心部分。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发文的目的和要求,突出重点,将需要解决问题的理由讲述清楚。 解决问题,这是公文正文的结尾部分。制发公文旨趣是为了解决问题,故在这一部分应明确具体示知解决结果、结论。

  (五)用语得体,表达简洁得体,是指公文的用语与语气和作者的职权、所代表的机关及发文目的一致,遣词造句恰如其分。

  周密,是指公文的表述准确中肯,不生歧义,没有漏洞,失当之处。否则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动上的偏差。 简明,是指表意简洁、明确,没有含糊不清、摸棱两可之处。 畅通,是指公文用语要求文理通顺,畅达上口,符合语法、逻辑规律。

  二、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一)公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风格 ①庄重 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厉。主要藉助庄重的语言表明严正的立场和严厉的态度,要对受文者产生必要的强制性。用语不能轻佻。 ②精确 表达意思务必真实确切,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无虚假,无措漏,褒贬得当,语言明确,没有它种理解和歧义,无懈可击。 ③朴实 用语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明白通畅,通俗易懂。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权力渲染之能事,不矫操造作,剔除想象成份。忌堆砌词藻,滥用辞格,半文半白。 ④精炼 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要务去浮辞,当详则详,当简则简,忌冗长空泛,但又不苟简。 ⑤严谨 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语意模糊,含混不清。 ⑥规范 符合现代汉语规则及一般逻辑规律(少数民族的公文为民族语言)。 (2)词语特点 公文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 词语含义确切。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如此、何、悉等。使用频率稍高。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公文专用词语。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词组使用频率较高。 (3)语句特点 语句应完整确切,在丈中有较强的独立性、要害性的文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歧解。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有专门表达公 文主题的主题句。用陈述句多,祈使句居其次,疑问、感叹句式又其次。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泛指性无主句较多。用“是……的”判定句式较多。复句用得较少。 (4)表达特点 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才式在不同文种中侧重点不同。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扭曲。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事虚构加工。只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事务有价值的事理。并且有较强的程式化、规范性。所使用的符号系统统一通用。

  三、公文写作前的预备

上一页12...10111213141516...2223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