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备考:削弱方法强度比较

2014年07月15日14:42  新浪教育     收藏本文     

  论证类题目是咱们判断推理模块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让广大考生极为头疼的题型。因为论证类题目主观性强,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是比较难的题目。特别是削弱类题目,更是难度极大。可是,结合最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论证类题目在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以前的2-3道,现在稳定在5-6道,已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座大山。

  论证类题目中,削弱类论证难度较大。很多考生都反映,他们发现很多选项都有削弱作用,结果就晕了,不知道到底该选哪个了。这是因为很多考生仅仅知道了具体的削弱方法,而不知道这些方法的削弱强度是有大小之分的。

  首先,常见的削弱方法有三种:削弱论点,削弱论据,削弱论证。其中削弱论证有两种,一种是拆桥,一种是否定前提。削弱论据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否定现有论据;二是,增加反向论据,也叫举反例。这些削弱方法的强度是有大小之分的。削弱论点强于削弱论证,削弱论证强于削弱论据。下面我们用两道真题来具体比较一下这些削弱方法的强度大小。

  2013年陕西省考。“成功”只是局部的麻醉。那些艺术家应该意识到他们只能在“那里”成功,而不能在“这里”成功,这本身就可笑,很荒诞。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想到了“回来”,戴着桂冠回来。这是一种陈腐不堪的情绪。这说明他们内心并不自由,这说明他们仍然是“这里”的奴隶。下列选项中,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 艺术家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功,不精通其他领域,并不可笑

  B. 艺术家不仅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功,还能够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他们内心自由

  C. 艺术家在自身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想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D. 艺术家从事自身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并不是陈腐不堪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B。这道题,其实出的很有意思,题干短短的百十字,就出现了六个指代,没有上下文,也没有具体语境,可以说,想把这段话的意思彻底读懂,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那么考官为什么敢于这么出题,就不怕出现不同理解吗?那是因为,这道题的论点很明显,就是最后一句,他们内心并不自由。找到论点后,我们直接看选项,B直接否定了论点,说他们内心自由。我们知道削弱论点的效果最强,哪怕其他选项也有削弱作用,答案照样是B,这也就是为什么考官敢于出这么一道谁也读不懂的题目,还不怕出现不同理解的原因。

  2009年国考。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微博])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 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 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 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B。这道题的论点是最后一句:先秦陶片是后来冲进唐代古墓的。论据是:考古发掘中,在唐代古墓中发现了先秦陶片。选择正确答案不难,因为陶片想被冲进古墓,是不是要有个前提,这个古墓是破损的,才能进去啊。而B选项说古墓保存完好,所以陶片就不可能是冲进去的。这种削弱方法是削弱论证中的一种,叫做否定前提。可是,很多人会有疑问,认为C和D也有削弱作用。确实,他们都有削弱作用,他们的意思都是说这个陶片可能不是先秦的,这叫做削弱论据。可是否定前提是削弱论证的一种,削弱强度大于削弱论据。所以选B,不选C和D。

  目前看来,削弱类论证题目中的选项,大量涉及到了削弱方法之间的强度比较,希望大家认真掌握。最后,祝大家公考[微博]成功。

  本文由华图教育[微博]供稿

文章关键词: 国考行测公务员考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