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能力是国考[微博]面试考察中一项比较常见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应变能力呢?应变能力就是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随机应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其实就是看考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者问题时,怎么快速有效地解决。那么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下面中公教育[微博]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解题思路
从应变能力的定义可以看出,要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入情入境”,即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入题目的情境中,分清轻重缓急,解决核心矛盾。考生面对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主要矛盾,再逐一解决。而在解决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同时要明确所对应的身份能协调的各方面的权利,善于利用题目所给的资源,高效合理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还应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和意义,解决方法才会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则是:生命第一,工作为先,集体最大;小事立足本身,大事依靠组织。
二、例题解析
政府召集一批媒体人员去报道救济贫困人员的活动,但是到了现场后很多人不开门,很是尴尬,如果你是陪同助理,你该怎么做?
中公解析:从题目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突发事件,考察我们应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融入情境,明确矛盾所在:贫困人员不给开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开门,那么就要明确这些贫困人员为什么不开门,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经过分析,可以得到他们不开门的原因可能有:
1.好面子,因为有媒体人员,大家不愿让自己家的窘境暴露在电视上;
2.不知道情况,事前没有与当地的村委或街道工作者做好沟通工作,大家不明白这些人来干什么;
3.以前也有类似的活动,但是没落到实处,面子工程,市民不信任。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贫困人员不开门的原因,就可以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对策:
1.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并请媒体到社区办公室,向办公室人员了解被救济贫困人员的情况,如果方便就拍照。
2.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向市民说明此次来的目的,同时承诺他们如有不愿意透漏个人信息的,我们会采取马赛克、化名等形式报道。也会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的行列中。
3.告知村民我们已经拿来了救济的大米、豆油、白面等生活用品,就在外面的车里,是实实在在办实事的,请他们放心。
通过这样的方法与劝说,就能解决不开门的问题。最后在结尾进行总结,再有类似的工作时,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最后,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注意,在解决应变能力的题时,一定要入情入境,找到矛盾,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