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1986年夏天,因患白血病万念俱灰的罗泽民和丈夫从自贡来到北戴河海边,租了当地农夫的一条小船出海,准备和丈夫在海上徇情。
“那时候,日本电视剧《血疑》风靡一时,杏子在海上死去的那一幕深深震撼了我,于是想要模仿她的死法。”如今,身为成都市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总督导的罗泽民回忆往事仍不胜唏嘘。那时,她一心求死,从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心理咨询师”的人也许能为她纾解心结。
庆幸的是,罗泽民徇情的想法被大海的风浪及时阻止——到了海上,这对年轻夫妇吐得一塌糊涂,根本没有跳海的力气。他们像死鱼一样被扔到岸上。
“你回家,我到深圳去看看。”死里逃生的罗泽民为了不连累丈夫,鼓起勇气孤身登上南下的火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夜晚的城市热线方兴未艾,为了生活,我应聘当了一名接线员。”让罗泽民始料未及的是,她接到的第一个电话,竟是一名为情所困想要自杀的澳大利亚华人。没有任何经验的罗泽民为了阻止他,深夜找到这位华人,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他。
经过几次沟通,这位华人自杀的念头被成功打消,他拿出一叠钱给罗泽民:“这是你的心理咨询费。”“什么?”罗泽民还是第一次听说心理咨询这个名词。
1987年,罗泽民到医院复查,发现自己的骨髓有恢复的迹象,便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跟班学习,常常往返于深圳与上海之间,用5年时间修完教育心理学。1991年,她在上海为一位老太太做了心理辅导,正式收到一笔30元的心理咨询费。
90年代初,炒股开始火起来,上海有朋友带罗泽民进入股市,到1997年,她在账面上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然而,金钱并没有让罗泽民的内心充实起来,尽管病情已有很大好转,但死亡阴影一直萦绕着她,她决心从事专业心理咨询,为更多的人打开“心窗”。于是,她卖掉所有股票,于1998年来到成都,注册成立成都第一家心理辅导中心。
那时,心理咨询对成都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她和北师大几个同学一起,大清早就到人民公园去宣传。有打拳的老太太看到他们发的传单,凑上来问:“什么是心理咨询?”
“如果你和媳妇关系不好,可以让你的心情好受一些。”罗泽民这样一说,老太太们全都跑来了。“那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其实有很大的心理咨询诉求。”罗泽民说。
地震后,罗泽民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到灾区做心理支援,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在灾难后体现得愈发明显。“这30年,我亲身见证了心理咨询从无人知晓到无人问津再到世人关注,想必以后它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罗泽民满怀期望。 (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