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考试说明解读:09年中考试题稳中有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10:03   中国新闻网

  2009年北京市中招文化课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语文、数学和外语满分为120分,物理满分为100分,化学满分为80分。各科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外语120分钟,物理120分钟,化学100分钟。

  据介绍,与2008年相比,今年的《中考考试说明》在试题难易程度、题型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部分科目有所调整。对各学科的双向细目表进行了适当合并、增删,使考查目标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对题型示例中的部分例题进行了替换,题型示例中的题目形式更加多样,更好地起到示例的作用。

  语文

  新增10个俗语

  今年语文《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的划定更贴近课标的表述,同时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说明将“考试范围”中“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修改为“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从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北京市现行各种版本教材的内容”。

  删除方言 新增10个俗语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今年的《中考说明》中新增加了10个俗语,分别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吃一堑,长一智;初生牛犊不怕虎;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删除了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词语。如伙计;不常使用的词语,如讥讽;异形词,如启程/起程。增加的词语主要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如考察、考查;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词语,如克隆、双赢;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如翘首、联袂。

  对“附录五”作了部分微调,替换了64个双音节词语,4个四音节词语,还删除了2008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第20题和第22题。加入2008年北京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据了解,这样安排并不意味着删除的这两种题型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两种题型在“综合性学习”试题和其他试题中已有体现,没有必要再单独列题。

  题型示例以课标卷题目为主

  此外,在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以近两年北京市中考课标卷中的题目为主,也采用了其他试卷中的一些优秀试题。记叙文阅读用2008年的《乡间的庙会》替换了原有的《望柳庄》。说明文阅读中用2008年的《小品建筑》替换原有的《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增加了一篇新的说明文《年画》。议论文阅读增加 2008年的议论文试题。作文用2008年中考作文题“向前,向前,向前!”替换了2008年《考试说明》中的第一题“选择”。在“表达交流”部分中还明确增加了写“记叙文”的要求。

  今年的数学《中考说明》易、中、难试题的分布为5比3比2,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考试的要求也更加具体。

  从《中考说明》的试卷结构可以看到,试卷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部分知识内容的分布为60比46比14,易、中、难试题的分布为5比3比 2,与2008年相比没有变化。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十分注意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对数学思想方法及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实际应用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考试要求仍分三档次

  考试要求仍为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述,其中A层次对应原基本要求;B层次对应原略高要求;C层次对应原较高要求。在各层次的表述中删去了过程性目标的表述,突出了考试的性质,使三个层次的界定更符合课标精神,更利于操作,更合理。

  A层次: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有关对象的区别或联系。

  B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层次: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

  部分知识点要求降低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对知识和考试要求细目表重新进行了修订,调整了一些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层次和语言表述,部分知识点的考试要求降低。例如,与去年的《考试说明》相比,绝对值、分式的运算、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多边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概率等知识的C级要求删掉或降为了B级,并调整了方程的解、解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解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的C级要求。B级要求中删去的有5处,A级要求中变化的有5处。

  题型示例新增探究性综合题

  今年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一些题目,调整了部分题目。在复习中,同学应该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落实,要注意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答题中第14题: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若∠ABC=∠BEF=60°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 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和PC的位置关系及PG/PC的值。

  (2) 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 若图1中∠ABC=∠BEF=2α(0°<α <90°),将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PG/PC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这道题是一道探究性的几何综合题,题干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的,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提示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本题从特殊到一般,就是要让考生从运动变化中探究不变的数学本质,再从不变的数学本质出发,寻求变化的规律,使学生经历了问题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题的设置,考查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图形变换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