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一枚金币
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的儿子。
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母亲听了非常难受,替儿子辩解道:
“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
老人坚决地说:
“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给他。”
“好。”妻子说。
她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傍晚回来,把这枚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
儿子就这样做了,傍晚回来,把金币交给爸爸。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他说。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妈妈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说:
“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俄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儿子就这样做了,到傍晚,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说:
“爸爸,你看,我浑身都湿透了!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
爸爸接过金币,又把它扔进火炉里。
“别骗我了,孩子,”爸爸说,“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
妈妈晓得事情不行了,就说:
“不,孩子呀,不能再骗爸爸了,你得自己挣钱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挣两文钱也好,把挣来的钱交给爸爸,他会相信你的。”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
“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本文为格鲁吉亚童话。
【点评】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节,最有意味的是郑庄公寤生与其母亲姜氏的关系。姜氏因难产而讨厌寤生,转而把母爱全部投向小儿子共叔段。这种偏爱最后因寤生继承君位而发展到了非理智甚至疯狂的程度。
文中这位格鲁吉亚母亲与姜氏这种扭曲的感情有着某种一致性。母性的力量带有人类原始的痕迹,在某些时候会超越理智,甚至不计后果。而君权-父权社会中母亲的从属地位,使其很容易与受压制的儿子结成牢固的共谋关系。于是这位母亲不惜欺骗自己丈夫来帮助儿子过关。在这里是钱财的继承,扩而大之便是权力的争夺,正如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东方郑国的那个关于母子、君臣的故事。
然而责备母亲的狭隘、短见,又是多么不公平。那位智慧的、充满力量的父亲,为何没能积极地参与幼子的教育,而将稚嫩的生命完全交付给无知的妇人呢?一个不关注自己孩子生命成长的父亲,是家庭中缺席的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宠溺,又何尝不是通过与孩子依偎依恋来满足自己缺失的亲密感呢?这个父亲,既制造了不自信的妻子,又制造了长不大的孩子,反过来又充当评判、指责的考官。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这样的故事里,权力、财富、母爱,同时失去了正当性。这倒是一种现实主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