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天津中考考前各科必看题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7日 14:16   天津网

  反比例函数在函数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来看,不论是判断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对反比例函数这一知识点都有所考查,仔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直接考查

  例1.(2008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对于反比例函数y=■(k≠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点(k,k)在它的图象上

  C。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要判定一个点是否在一个函数的图象上,只要看这个点的坐标是否符合函数解析式的要求。反比例函数y=■(k≠0)因为k2>0,所以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解:根据分析,可知只有D不正确。

  例2.(2009年衡阳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x、y,其面积为2,则y与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xy=4,即y=■为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边长只能为正数,所以在第一象限。

  解:选C。

  2.借助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3.(2009年清远)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3),则此函数的关系式是        。

  解:把(2,3)代入y=■,求出待定的系数k=6,得到y=■。

  例4.(2009年肇庆)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1=x+m(m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k为常数,k≠0)的图象相交于点A(1,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另一交点B的坐标;

  (2)观察图象,写出使函数值y1≥y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把已知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2=■求出待定的系数k,代入一次函数y1=x+m求出待定的系数m,两个解析式构成方程组,解出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解:(1)因为A(1,3)在y1=x+m和y2=■上,带入可得m=2,k=3,即y1=x+2,y2=■,可将两个解析式联立解方程组,可得B(-3,-1)。

  (2)从图象上可知,当x1或-3x<0时,函数值y1≥y2。

  3.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图象上特殊点的问题

  例5.(2009年广西梧州)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

  A.y1<0<y2 B.y2<0<y1

  C.y1<y2<0 D.y2<y1<0

  分析:反比例函数y=■(k>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由于x1<0<x2,从图象可知y1<0<y2。

  解:选A。

  4.反比例函数图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6.(2008年襄樊市)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密度ρ(单位:kg/m3)是体积V(单位:m3)的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如图3所示。当V=10m3时,气体的密度是(   )

  A.5kg/m3    B.2kg/m3

  C.100kg/m3  D.1kg/m3

  (二)推断物质组成

  例1.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是无水硫酸铜、碳酸钙、氢氧化钡、氯化钠、氯化镁中的两种物质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无色透明。结论: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

  (2)向(1)所得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这包固体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

  (3)取少量(1)所得白色沉淀,向其中滴加稀硝酸,若现象为_________,则这包固体中还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若现象为________,则这包固体中还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无水硫酸铜(2)氢氧化钡(3)沉淀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钙;沉淀消失,无其他明显现象;氯化镁

  (三)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并对猜想或假设做出论证

  1.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1)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2)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不变红,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不变红,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3)变红,OH-能使指示剂变色

  2.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⑵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

  写出(3)中所涉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答案】(1)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2)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

  ■

  (四)从原理是否可行、操作是否简便、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等角度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语段阅读题答题技巧:

  课外现代文阅读的四道题,一定要先读题,弄清考查的知识点,选定术语再答题,准确到位才能得分。

  1.内容考查题

  (1)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谁怎么样”或“谁为什么做什么做得怎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找线索和分析作用

  线索要找全,一定从头找到尾,相关内容概括成一个词。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回答要具体,不可概括,事件是什么,中心是什么都要具体写出来。

  2.句子的赏析和理解

  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在原文中,在分析时应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关键句子: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⑥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和中心分析。

  (2)描写的句子分析

  首选环境描写,再看人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突出、深化主题。(注意: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结合内容分析。)

  人物描写特点作用: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和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角度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3)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内容的判断

  一般是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如果是,概括要用自己的话。

  3.中心的考查

  结合句子赏析考中心;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结尾段或结尾段的某个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等。

  4.写作特色

  (1)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阅读得分的高低对总分的结果关系重大,得满分困难,多得分有可能,一定读题要仔细,答题有要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