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附中60周年校庆精品征文:我的成长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 15:19   新浪教育

  校友简介:李中,人大附中93级初中校友 海外求学工作10年,现回国工作。

  飞机稳稳的停在了停机坪。北京的形象渐渐清晰,这是我的故乡,离开十多年了,其间偶尔回来,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短暂驻足,这次回来和以往不一样,我将结束十多年海外求学、工作的生活,回到魂牵梦绕的北京,身边还多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这里,我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在我三十年的人生记忆里,有一半是关于北京的,有一半是关于美国的。

  记忆是很奇怪的东西,会在某些时刻突然被全部激活,我归心似箭,坐上机场快轨的时候,城铁就像穿梭在时光隧道中,明媚的阳光,飞速后退的白杨树唤醒了我全部的记忆。

  初会美利坚

  第一次离开北京是在小学二年级,由于父母工作原因,我踏上了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那一年我8岁,我是含着泪离开北京的,因为放不下儿时的伙伴与班里的好友,懵懂间被父母连哄带骗的上了飞机,一去就是两年,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在华盛顿美里兰州的一所小学渡过。

  美国的小学不像中国小学那样忙于学业,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意识,自信、礼仪、规则等等才是美国小学教育的重要要素。至今我都记得第一次走进美国小学教室的感觉,眼花缭乱,这个我小学作文里常用的八股词语前所未有的鲜活和饱满起来。墙上贴的不是中国教室里看似活泼,实则严肃吓人的光荣榜,而是轻松的挂图式的礼貌用语,这其实是离门最近的信息,贴的高度大致和他们的身高相近,抬眼便可以看到。在较高一点的位置,是硕大的英文词组,配以醒目的图。它们是:(1)The property of others (他人的财物),旁边画着苹果,书,书包。现在想来,我觉得这个画面里有苹果实在很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2) People' ideas(他人的想法),三个孩子围在一起搭一个山的模型,这三个孩子的肤色各不相同;(3)Differences(差异),有黑皮肤的孩子,有黄头发白皮肤的孩子,另一个是黄皮肤的孩子;(4)Rules规则;(5)The enrionment环境。后来,多年的时间里,我无数次地回味这几个词,次次如新。

  宽松的学校环境让我很快接纳了那里的一切,也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不知不觉中,我已可以和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对话,一段时间后,语言已不再是问题,我也有了新的好朋友,这一切为我后来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结缘人大附

  结缘人大附中是在结束了两年的美国学习后。回到中国,上完六年级,我直接进入人大附中,90年代初的人大附中在北京声名雀起,人大附中一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此时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里,人大附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技能专长。记得学校提出了“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教师教学要有特点、学生学习要有特长”的“三特”办学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分层教学和超常教育,并相继开设了现代少年、发明与创造、科学实践等创新课程。

  印象最深刻的是靳忠良老师的现代少年课程,这门课一扫过去死板教条的政治课说教方式,而是教学生们了解自己的现状,面对少年期已经来临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建立自信心;明确自己应该担负哪些责任及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做合格的听众,该怎么去肯定和赞扬别人;学会如何表达盛情;如何去赢得友谊;学会处理与父母的冲突;如何进行正当的男女生交往等等。老师把这些问题设计成情景,让大家设身处地的去参与讨论,同时编写成小品,让同学们去表演,充分体现了现代特色、少年特色、活动特色、能力特色,这种课使我仿佛回到了美国课堂,轻松自如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

  劳技课是我另一门感兴趣的课,处于青少年乐于幻想时期的我总痴迷于老师们“异想天开”的想象中,学校成立了发明协会。不少学生加入发明协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明了许多“神奇”的小玩意。如用于行军旅行时指明方向的“指南水壶”,还有将台灯、收音机、地球仪组合成一体的“地球仪台灯”,还有奇异的“世界时时钟”,可以在一块表盘中读出世界多个城市的时间,甚至有的同学还发明了“卡拉OK自娱系统”,并获日本索尼国际大赛金奖。我在劳技课中获益颇多,培养了我的想象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我不是死读书的人,那个时期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是班里的班长。我协助老师做班里的学生工作,组织班里的活动。同时,我还热爱体育运动,篮球场是我纵情奔驰的天地,余暇时光,我总约几个好友纵横球场,练投篮,练带球,有板有眼。我是班里篮球队的主力,每次和外班级的比赛,我都披挂上阵,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左冲右突,在这里,我慢慢建立起了我的自信心。

  在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我逐渐学会了独立自主的学习。刚进人大附中时,由于国内外学习内容的差异,使我的成绩并不优秀,但人大附中良好的学风,周围同学的影响等使我懂得了独立学习,等到初二时,我的成绩已名列前茅。

  这一段人大附中的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人大附中给我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独立学习的方法,这里的生活紧张,又不乏乐趣,我体验着成长的快乐。如命中注定一般,95年,带着眷恋,我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海外生活。

  重返美利坚

  再次回到美国,已不再像第一次去时那么陌生。这次去美国,我直接上了高中,名字叫惠特曼学校,这是美国的一所公立高中,全美排名前十,四年制。公立高中在美国几乎是就近入学,但父母为了能让我得到好的教育,千挑百选,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这所学校。

  美国教学系统和国内不一样的。尤其是中学阶段,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全面的发展是美国学校更为重视的。由于人大附中的教育已倾向于此,加之我小学两年美国学习生活,因此,我很快融入其中。高二时父母回国,于是给我找了一所私立住宿学校,英文名字是Deerfield academy,这是美国东北部比较好的学校,母亲把所有的好学校都翻看了一遍,并通过多方考察,了解了美国高中的基本情况,最终选择了那里,感谢母亲为我做的这一切。Deerfield academy风光旖旎,文化独特。它建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山里,整个小城就是一个学校,陌生人见了都会打招呼,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相都非常亲切。

  Deerfield academy学校非常严格,连吃饭都要统一时间,不能迟到,学生都穿西装打领带,教师素质都很高,很多都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普林斯顿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学校一个班最多不到二十个人,教师上课采取讨论的形式,学生都会加入发言,这种开放式的课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都有思想交流的空间。在升学方面,学校会帮助学生准备,第二年九月份上学,前一年冬天,学校就会为学生准备好。

  Deerfield academy风气很好,学生生活学习都在这里,而且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因此校长和老师们非常注意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学校慢慢形成了一种学校文化。教师和学生住在一起,他们不但指导学生学习,吃饭、课外活动等都在一起。优秀的教师们给学们的教育是最直观,最生动的。吃饭是Deerfield academy的一大特色,中午吃饭时学生都穿西装,坐圆桌,高年级的一个人会给大家服务,学生轮流为大家服务,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交流聊天。这种环境培养了学生服务意识,同时,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思想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

  课余活动自然是很丰富的,学校有很多网球场,篮球场,设施齐备。学校有几十个学生社团,舞蹈团、象棋会等等,学校会大力支持,给予帮助,提供场地。作为私立学校,Deerfield academy对学生要求很高,社团活动在公立的高中是选做的,但在私立学校是必须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一个活动,或者参加义工活动,我曾经参加足球,和农场劳动,劳动成果会捐给慈善机构。我自己也组织了一个中国的学生会,组织一些活动,联合很多大陆的学生,还有台湾和香港的,我们一起练习考试,一起表演节目。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极大地煅练了我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生活中,由于父母离开了美国,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虽然在住宿学校里,但许多生活琐事还得由我自己亲手去做,我经历了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有条不紊地打理生活,这些都是我成长的有益历炼。

  我的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它是美国“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以培养具有渊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以及高超的语言能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哥大工科排全美十名左右,高中阶段,虽然我已确定要向理工科发展,但我喜欢哥大优秀的人文学科,其新闻,法律,商学、经济专业都比较强,在这里,不仅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且人文知识也有机会得到拓展。于是在报考大学的第一轮,我就报了哥大,如愿以偿,我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美国教育要求学生专业加广度的学习,大学刚进去时不选专业,哥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学西方文学与西方哲学,于是我第一年就选了西方文学,感觉甚好,我沉浸在古希腊文学的神话世界里,领略了英格兰民族源远流长的戏剧诗歌魅力,也徜徉在莱茵河畔壮丽雄浑的现实主义诗篇中……西方文学中真理、善良、美丽的特质深深影响着我。第二年又选学了西方哲学,受益颇丰,这些知识对我人生观的确立及后来走向金融领域有极大帮助。大二的时候我逐渐有了自主的想法,我想往金融专业发展。通过与高年级同学交流,我了解到投行在招聘时一般会招经济专业和工科中的运筹,所以我就选择了operation research(运营研究),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开始在职业选择上有了一定明确的方向。

  大学生活充实、多彩,由于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我把我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在美国,就业压力很大,一个人大学的专业与实践经验决定了日后职业的走向,美国大学的暑假时间悠长,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去参加实习。大二的时候就会有公司来招实习生,我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了一个金融公司的IT部门,接触到的金融业务并不多,但这为我后来找实习单位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招聘公司在筛选应聘人时首先会注意你曾经的工作经验,这样下一次的实习中,你会慢慢靠近你想要的专业,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在美国找工作,竞争非常激烈,面试是第一个环节,实习的一般是两轮,工作是三轮。虽然我有几年的美国学习生活经历,但相异的文化背景仍然让我难以马上适应美国的面试,中国文化比较隐忍,擅长隐藏,有种韬光养晦的感觉。而美国是比较开放的,尽力展示自己,擅于表现,这种美国式的推销完全违背了我自己的文化认知,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也费了很多力气去调整自己。首次面试,我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表情僵硬,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挫折是必然的。之后,我认真分析,面试者一般都是要跟你合作的人,他必然会找一个容易沟通并且谈得来的合作者,所以应聘者一定要和面试者有很好的沟通,于是我每次去面试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去了解整个行业,了解公司的现状及工作性质,甚至独自在家面对镜子去练习表情与微笑。

  初闯华尔街

  德意志银行的接收通知书不期而至,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办公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许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吧,我如愿以偿,也似乎水道渠成地走入了我理想的职业岗位,这也许就是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吧。

  在德意志银行的三年中,我换了两个部门,第一个是资产证券化部门,第二个是投资银行。资产证卷化,技术性要求比较强,由于我出色的理科优势,使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加之我的努力,很快成了部门中的骨干。其间,部门一位领导去了另一个部门,希望可以带我一起去,那个部门是做投行业务,所谓投行就是帮助企业上市,并购,包装,因为有营销的部分,因此这个部门的需要个人很好的沟通能力,要求反应迅速,表达能力强。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接触更广的领域,我毅然决定转入投行,美国投行按行业去划分,有做电信的,有做石油的,我做的是金融业,虽然之前同为金融行业,但投行别有洞天,以前证券化做的是微观金融产品,现在看到的是宏观的整个行业,包括公司的运作,上市等。在投行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在金融业务上得到了提高,更多的是在交流,甚至是性格塑造等方面都有很多收获,因为在投行,每个客户都是需要我在某时间里做完一件事,所以一定要按时完成,一旦不能如期完成,就要沟通,而且要多想办法,以前只是设计产品,面对的是死的金融数据,现在,是一个流程,需要多方沟通协调,这方面的能力在刚进入投行时比较差,在一次年终评价中,同事直接指出我的问题,我虚心接受,并不断改善,等到我离开部门时,沟通能力已得到大大提升。

  在国人眼中,美国人生活也许很舒适,但其实不然,尤其是在华尔街,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每个人都相当敬业。工作质量要求非常高,标点符号都不能错,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我曾经连续38个小时奋战在办公室。

  工作两年多后,我就去考哈佛,先要考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中文名称为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它是一种标准化考试,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做工商管理硕士的入学考试,是当前最为可靠的测试考生是否具备顺利完成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学习能力的考试项目,专门帮助各商学院或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在工商管理方面继续深造学习的资格。)在准备考哈佛的日子里,是我最充实,也是最艰苦的日子。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德意志银行工作本来就辛苦,每天工作到夜里12点,然后回家运动跑步,洗澡,紧接着学到凌晨两点多。第二天早晨九点上班,半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准备考试。

  考哈佛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在国外大学考研究生首先要考察你大学时候的活动,哈佛商学院不仅如此,更要考察考生的领导力,所以一方面要考察考生组织、参加过什么活动与公益事务,更要考察考生领导大家做过什么,考生在社团里做什么,领导力如何。同时,还要求同事给考生写推荐信,另外要求写六篇论文。这六篇论文,每篇要求400—600字,看似很简单,但要求有超强的概括能力,就这么两千多字的论文内容,我总共花了将近200个小时才完成,它们浓缩了我之前几乎所有的经历,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过程,让我整理从前工作得失,梳理知识结构,报哈佛的这程就是这样一个虽然辛苦但很有收获的过程。

  走进哈佛

  哈佛的秋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味道,干净、肃穆,又充满生机活力。2007年,一个初秋清晨的阳光里,我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在这里,我学习生活了两年,相信这是我人生最美丽的一段时光。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最大的商学院,这是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但是那里又是一个高度压抑和刺激的地方。每年有900个学生,分十个班,每班九十个人,分班时按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混合分班,把不同国家生活过的人分在一起,全世界几十个国家都有,有很多个行业,学生中有美国参议员的子女,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理科生,有奥运会运动员,有西点军校的教官,有税务律师,有会计师,有银行家,有工程师。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商学院的教室很大,平时上课都是案例教学。和别的大学一样,哈佛商学院教授也会在课前安排案例让学生阅读,但教学案例的挑战性不在于阅读过程之中,而在于准备在课堂上就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每个案例是通过教授和全班同学对话的讨论形式来完成的。在两年里,学生们要分析八百多个案例。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学生们必须在课前充分阅读,并深入分析每个案例,在课堂讨论时说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看法。课堂讨论的进程由教授掌握,使全班同学的想法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或者至少得出案例本身所能阐明的几个结论。在这里,一半的成绩是发言,然后才是考试。每两三节课就会发言,而且发言都是比较深入的,不同经验的人在讨论中,将各个行业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互相弥补,这就是哈佛的魅力。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记得在哈佛商学院的第一节课。为了能有很好的表现,给教授一个好印象,课前我做了一整套详细的发言计划,那节课的案例是关于美国某公司在海外创建跨国公司的案例。我将案例材料阅读两遍,并在旁边空白处及白纸上做了详细的笔记,花费大约半小时考虑所附的3个思考题。在我合上书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教授让我做开场发言怎么办?我早就听说过被叫起做开场发言是商学院生活中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事实。有人告诉我,大部分课是由任课教授叫起一名同学做开场发言而开始的,这位同学要做10—20分钟的发言,总结案例中的几个要点,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还要为解决案例所描述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我于是对案例又做了重新的审视,并准备了一份自认为精彩的发言提纲。

  8点30分整,我们的教授迈进教室,教室里座无虚席,每个人都按时到达。在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后,教授开始了今天课程的内容。突然,恍如梦境般,我听到了我的名字,当我用了0.01秒的时间反应过来时,我听到教室里学生们的笑声。我有点无所适从地站起来,但马上我明白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于是在克服了短暂的紧张情绪后,条理清晰地对案例做了介绍与分析。大约十多分钟的发言,我感觉就像过了10天,当我完成了发言,安然坐定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时,我才真正回过神来,我知道我完成了一次极佳的开场发言。接下来是大家讨论时间,此时,同学们争夺发言机会的战斗就开始了。不管发言内容是多么中肯贴切或者是纯粹的迂腐空话,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课堂参与分。尽管教授一再言明课堂参与分不是根据发言次数而定,每个人仍然是极力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发言机会,以使自己能在同伴中脱颖而出。

  这场讨论持续了整节课,教授最后说我们大家做得很好,我们用鼓掌的方式结束了哈佛的第一堂课,并且大家对做的开场发言的我表示了祝贺。那一刻,我明白了:机会总是给做好准备的人。

  两年的哈佛生活紧张有致,学习之余,参与学校活动是哈佛必要的历炼,和各行业精英在一起组织参与活动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亚洲商务会谈,每年有八九百人来听,请各个行业内的人讲,我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这里,我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还收获了我的爱情,她是一个美丽的韩国姑娘。

  结尾·归途

  在国外的十多年里,我一直有个希望,就是回国,因为中国才是我的家,我也坚定地相信中国未来的发展。2009年,偶然间,也许是必然的,我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录取通知。

  北京的秋天,天空永远那么清爽蔚蓝,阳光从城铁的车窗打进来,照在我和妻子的脸上,暖暖的。前方的铁路在阳光里穿梭,我知道,我又要起程。(作者:杜祥)

  注:本文转自人大附中60年校庆官网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