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分析2010年上海中考英语卷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15:12   新闻晨报

  第一部分  听力

  本次中考听力语速与难度适中。部分短对话还是平时学生训练听力中经常碰到的内容,只要细心仔细看清题干,排除干扰项,就能轻松得分。

  在“是非判断”中,讲的是关于青年学生为“old and care”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类似日志类的文章。文章中涉及到较多细节的判断,通过两遍听力,对照题目,可一一作答完成。

  最后一部分填写所缺内容,讲的是一个儿童故事书的自我介绍,讲到它是如何从工厂到图书馆,又如何进入到读者家中。在读者的使用过程中,它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从崭新的书变到人人翻阅且不注意使用的旧书这一变化过程,短文内容清晰且富含一定趣味性,语速缓慢,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与记录时间,非常有利于答题。

  在听力部分,学生的典型错误为:正确的答案应是softly,一些学生误写成:safely,且拼写错误出现很多。值得注意的是,书写规范直接影响得分,尤其是字母t,  f, a, o u, v的书写。

  教学策略:1.加强日常听力训练;2.注意听力技巧培养:学生要眼睛先行,预测内容,抓住任务,分辨信息;调整心态,把握整体;3.书写要规范。

  第二部分  语法和词汇

  词汇语法试题紧扣考试手册,考点均为考试手册中规定的语法项目,覆盖面较广,基础性强,侧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1)选择题部分的具体考点

  考题  考点 

  31    介词

  32    代词

  33    名词

  34    代词

  35    形容词副词

  36    形容词副词

  37    连词

  38    连词

  39    动词时态(现在进行时)

  40    动词时态(一般过去时) 

  41    动词时态(现在完成时)

  42    动词时态(一般将来时)

  43    非谓语形式

  44    非谓语形式

  45    情态动词

  46    疑问副词

  47    感叹句

  48    宾语从句

  49    单词辨析

  50    单词辨析

  51    单词辨析

  52    词组理解

  53    词组理解

  54    词组理解

  55    语言功能

  56    词组理解

  (2)词性转换部分

  该部分重点考查了:名词单复数;基数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名词转换成形容词;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动词反义词;名词转换成形容词。

  (3)句型转换部分

  该部分考查了各种句型——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义疑问句;同意句转换(spend和take);并列句(both…and);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转换 (because与because of)。

  在词汇和语法部分,值得注意的动向是:(1)题目更灵活;(2)知识点考点覆盖面更广,体现了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测试原则,更加突出语言的交际化,更强调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1.学生要掌握词汇基本意义、基本用法、常用搭配、常用构词法 2.注意语法学习策略:整理归纳、抓住要点;避免错误、强化记忆;综合运用、全面提高。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1.语段的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部分,首先选材多样化、生活化,涉及到了文化差异、法规、家庭问题和时尚健康方面。文章不仅是一种测试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内容。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考试心情,发挥正常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体现语言的文化性和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特色。

  其次,题目安排循序渐进,完形填空,首字母填空,除体现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掌握外,更注重了前后贯通,整体理解,综合运用,题目活而不难。最后的任务型阅读更是取自于学生都关注的自身发展健康问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文章贴近生活但是立意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阅读理解试题信息量大。五篇阅读加上理解题字数共计约1500词左右。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一直在增加,今年的阅读部分词汇基本上在考纲范围之内,但也有超纲词语。没有加注中文的生词,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但语境清晰,个别生词并未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产生影响。学生需要耐心阅读,在文章里查找散落的信息,然后归纳,且需要一定的阅读速度,这种快速阅读并加以归纳小结对一般的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关口。因此,新初三生要通过限时阅读来培养阅读速度。还应关注到:1.最后一篇文章较易(以往最后一篇较难),且大多是细节理解题;2.无广告类和图表类的文章。

  教学策略:大量阅读,接触各种题材;整篇理解,领会主旨大意;注意技巧,培养阅读速度。

  2.完形填空部分

  该部分的检测,要求考生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全文角度去分析、归纳和猜测。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该短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试题的完成情况,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试题设计上,基本上保持了上海中考试题的一贯风格,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定切身的感受和领悟,考查词汇在语篇中的准确运用。其中,完形填空题的设空包括:副词2个,动词1个、形容词2个、动词词组,名词1个。经过认真思考后,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同学均能解答出来。

  完形填空题值得注意的动向:1.所选文章为学生所熟知的话题(邻里关系),且夹叙夹议(议论的成分比去年增大,叙述的成分则减少);2.每空相隔的平均词数为15个左右,比去年的增大,这说明难度有所降低。

  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语法,尤其是英语中的SV;SVP;SVO;SvoO;SVOCo的五个句型。同时注意积累,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并不断反思,归纳技巧。解题关键:根据首句,确定文章主题;围绕文章主题,抓住语境;根据选项,逐个进行选择。

  3.作文部分

  本次中考作文题沿承2009年的风格,题目范围明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东西可以写,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词汇量、切入点及语句的组织安排能力。它不仅是一篇作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鼓励。

  考生在写作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内容上:作文选材单一,想象力匮乏,文不对题,千篇一律。大多是“学骑车、解难题、爱环保、迎世博”,很难打动阅卷老师。学生存在背范文现象,生拉硬套,没有考场作文的生动性。

  (2)在语法上:通篇时态、语态、拼写、主从句、时态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低级语言错误多,缺乏基础表达能力,存在母语硬迁移,母语印记明显。此外,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还有的考生只写出了几个单词,这些错误都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或产生歧义。

  (3)写作的技巧性不够。主要是学生平时实践不是太多。加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越是基础差的同学,词汇越是匮乏,写起文章来也就无从下手。

  (4)字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该部分值得注意的动向:(1)作文题让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2)给出的问题是仅供参考的。(3)近年作文命题都具有“消灭背作文、生拉硬套现象”的导向。

  教学策略:1.对写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认识,拒绝功利性地背、套范文,要养成脚踏实地认真写每篇作文的意识,并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要在开学初就有计划,不同阶段实施不同能力要求的训练,不能随心所欲。

  3.重视平时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词汇句型的积累和运用。

  总之,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难度虽不大,但出得很“活”。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新初三生更应开阔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接受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多实际运用语言,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