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民意基础广州“中考新政”合理性大打折扣

2013年02月25日08:28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指标到校”的中考[微博]新政甫一出台即引发广泛争议,从年前争到年后,一直持续到现在。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政策的最大不合理性在于:广大家长[微博]和考生根据已有的规则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择校、考民办名校,现在突然要改变规则,那么他们先前所做的努力不说完全白费,至少是相当受损,这是不公平的,在政策的逻辑上也难以自洽,违反了形式逻辑最基本的同一律。

  所以我完全赞同孟浩、韩志鹏两位委员的观点:应该有一个三年的缓冲期,也就是说,今年制定的中考新政,针对的绝不能是今年要参加中考的这些学生,而是今年准备小升初的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依照、服从同一个规则来做安排、计划,只有这样才是公平合理的,也能保持政策的逻辑一致性。如果一个政策带有这样的逻辑硬伤还要强推施行,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前几天市教育局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我们才知道原来“指标到校”是国家、省的政策。我觉得即便如此也不应该这样来施行,还是那句话:新政只能管三年以后的考生,让现在准备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根据新政来制定计划,这才是合理的。这就像体育比赛,运动员总是按照比赛的规则进行训练;反过来说也一样,比赛的规则也只能适用于根据你的规则进行训练的运动员。如果运动员一直是按照某一套规则在训练,结果临比赛你突然改变规则,这就没法比了。

  关于中考新政的初衷,相信是为了教育公平。但是,问题抓对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却有点本末倒置。广州教育最大的不公平不在于生源,而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同属公办学校,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却有的多有的少,极不均衡,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这样的不均衡直接催生了民办名校的产生,使考生和家长为了获得好的学位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成本和代价,最典型的就是小升初的赶场考试和一直难以解决的择校费问题,义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名不符实。

  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途径应该是从源头上找原因、在源头上下工夫:为什么会出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如何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等。而不是靠类似“指标到校”的指挥棒企图来引导学生不要再削尖脑袋进名校——只要学校的差异存在,学生和家长就一定会想方设法进名校,“指标到校”什么的只会给他们增加更大的负担、增加更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为了追求教育公平,广州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名校兼并:由一所名校兼并数所学校,通过师资、资源的统一调配来带动那些学校共同进步。具体成效如何不得而知,至少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会面临学校传统的断代等等一系列问题。总之一句话:教育不公平,根子在学校和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而不是在千方百计想要入读好学校的家长和学生身上。不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却将着力点放在家长和学生身上,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广州中考新政面临的困局再次将一个老问题摆在全社会面前:如何确保公共政策的合理性?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公共政策没有经过民意机构的审议、批准这一现代政治的合法性程序,导致其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民意基础,那么政策的合理性将断无可能,其施行也必定阻力重重。例子太多了,广州中考新政不过是一个最新的注脚。

  不管怎么说,期待广州中考新政有一个合理的结局,否则广州的所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将失分不少。

  (作者系广州市人大[微博]代表)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