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宴是风流人物的风流时刻

2013年12月05日17:08   教育专栏  作者:王明军  

  南唐时期,顾闳中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穿红衣的状元郎粲,与主人韩熙载平起平坐,可见当时,因新科状元之名的大摆筵席十分流行。

  吃似乎是很多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最高兴的事儿,恐怕就是高考[微博]结束,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了。为了庆贺,举家大吃一顿是免不了的。然而我们的吃吃喝喝大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嘴巴和胃,和古人对待食物的精益求精相比,我们对美食的追求太过肤浅。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科举制消逝了近百年的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自唐代以来,就曾流行过很多科举文武或是升官庆典宴会。同样是庆贺之宴,但古代宴席食材之奢靡精到、厨具之讲究、宴会礼仪之尊卑有序不可逾越都是今日无法比的。

  科举盛宴百态

  唐代烧尾宴是唯一有文字记载详细菜式的中国盛宴,在烧尾宴之前,中国历史还流行过很多科举庆典豪宴,曲江宴可以说是规模最为宏大的一个。

  二月初一的中和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和九月九的重阳节,这3个狂欢节唐朝皇帝都要赐宴群臣以及外国使节,真正体现盛唐气象。每年春二月,从2000多名举子里脱颖而出的30多位进士,他们中很多人在仕途上成为宰相、尚书、刺史和著名诗人。放榜之后,新科进士先是向主考官谢恩,光谢恩宴就要反复举办多次,直到主考官坚辞为止。然后进士们找到“进士团”商议接下来的庆祝规模、形式和费用。“进士团”有些像现在的婚庆礼仪公司,专门承接进士们的狂欢活动。他们在和进士商议好之后,还要请进士选出自己的“主宴”、“主酒”、“探花”。然后进士们拜谒宰相,这也要举行盛大的宴会,之后就是参加吏部的“关试”,等待被吏部分配职务。“关试”之后,进士们就开始了长达数月之久的一系列狂欢游宴,如“大相识”、“小相识”、“闻喜”、“樱桃”、“牡丹”、“月灯打球”等宴会,这些游宴多在曲江岸边举行,故称“曲江大会”。

  曲江池面积大约有300余亩,地处长安城南。上游是皇家园林芙蓉园里的芙蓉池,其池水外流汇集成曲江池,曲江池下游还有两条支渠,其中一条名曲江。慈恩寺、大雁塔和杏园等名胜就在附近,岸边有很多贵族所建的楼台亭阁,与周围的杨柳、酒旗、拱桥、画船等交相辉映,渲染出大唐盛世的瑰丽美景。

  “闻喜”是皇帝赐宴,“樱桃”是在杏园举办的以樱桃为主食的宴会,“月灯打球”是晚上在著名的马球场里宴会和打马球。形式固定的宴会之外,进士们还有自己的宴会。比如“探花宴”,先请两名担任“探花”的进士到各个名园去采摘名花,以供赏花饮酒赋诗,如有人先于他们采摘到奇花异草,两位探花就要被罚几杯酒。进士们还有一种集体探花活动,各拿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钱绢和酒器等物,穿着新鲜的衣服,骑马探花,遇到好花就停下来赏花饮酒,孟郊中进士后曾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可见,他那天酒也没少饮。

  科举宴上的饮食男女

  宴会规矩醉倒无事,大臣之间可以互相开玩笑以助酒兴,君臣之间即兴赋诗唱和。杜甫有诗为证“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大臣中的才俊和禁苑里的贵妃都在三节中云集曲江池畔,催发了宫廷内外花天酒地的风气。             

  科举宴另有为郎才女貌牵线搭桥的功能。通常,长安城里的名流、贵族、富豪等都是携儿带女地全家出动,集聚曲江观看进士,有一睹其风采的;有让儿子以进士为榜样立志的,还有为千金在进士中选婿的。那些待字闺中的名媛们盛装出行,手持名贵花卉,拿出浑身解数吸引令自己满意的新科进士。进士中喜好风流者在此时也都诗兴大发,频频向路边的豪门名媛递献情诗,以其能“携得美人归”或能演绎出个“红拂夜奔”。有记载:一位屡次落第名叫温定的举子为了报复那些考中的进士,曾在一次曲江大会上,身着女装,巧遮面目,雇了名贵的车马和一群丫鬟仆妇,装作豪门千金,引得几位进士在他跟前频频吟诗献媚,闹出笑话。

  继曲江宴后,逐渐形成“科举四宴”,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最为有名的要数鹿鸣宴,它是为乡试后新科举人而设的宴会。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而取名为“鹿鸣宴”。“鹿鸣”之诗有祝贺之意。此宴设于乡试放榜次日,宴有地方官吏主持,宴请之人除新科举子外,还有内外帘官(考场工作人员)等。据《新唐书·选举志》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韩愈在《送杨少尹序》中也写道“杨君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全武宴”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这在清吴荣光的《吾学录·贡举》中也有记载:“《通礼》武殿试传胪后,燕(宴)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曰会武燕(宴)。”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也云:“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排场浩大,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创意唐代豪宴

  科举宴的宴制史籍没有音乐、歌舞、杂剧、蹴鞠、军人武打等详尽细节,但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20余年的文学家孟元老,南渡后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其中较为详尽记述了一次皇帝的寿宴,让我们可以一窥沿袭唐代科举宴制习俗的精彩绝伦。从整个精心策划和庞大的演出阵容,绝不亚于我们当今的春晚。

  豪宴一开始的开场就非常的有创意,没有往常的音乐,突然从集英殿山楼上传来了由教坊乐人模仿的“百鸟朝凤”,全场顿然一片肃静,宛如天空百鸟穿梭和鸣。饮第6盏御酒时,笙笛转慢曲子,引来了风靡唐代宫廷内外的蹴鞠,乐部哨笛加鼓乐,运动员入场,比赛赏罚分明,“胜者赐以银碗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仍加抹抢下酒,假鼋鱼,密浮酥捺花。”

  饮第5盏酒时,手持鲜花的少儿演员进场也非常的震撼,小演员年龄都在十二三岁(男孩),200余人,分列四队,载歌载舞向皇帝叩拜;饮第7盏酒时,妙龄女童容貌过人者400余人进场,装饰高贵,服饰华丽,曲尽其妙。如此奢华、震撼的场景,不亚于一次经典文化的传播。

  唐代豪宴常出许多新奇的花样,“自来酒”可以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畅涌到筵宴上,流到酒客的杯子里,就像我们当今使用自来水一样便利。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两次用这“自来酒”招待宾客,场面非常壮观。殿前,临时建起一个高坫台,台上放着大银瓶,自左埋有地下管道,美酒通过管道直通台下,往上涌入高坫的银瓶中。银瓶下有管道引出,将美酒转注饮者杯中。赴酒宴的游牧部落使团有数千之众,他们敞开痛饮,结果还剩下一半的酒没饮完。唐代不仅御筵上有自来酒,有些皇亲国戚也有用这个法子举办酒会的,这在当时一定被认为是渲染气氛的一个好方式。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穷极奢侈,她也举办过自来酒会,只是排场不如皇上大,设计也有些区别。她命人在房梁上悬鹿肠于半空,开宴时派专人从屋上注酒于鹿肠中,饮者由鹿肠注酒于杯中。她还为这个自来酒机关取有一个雅名,叫做“洞天圣酒将军”,又称之为“洞天瓶”。

  据《全唐志·膳》记载:“宴分三级,下为‘韵宴’,菜鲜肉肥,羹药柔滑;中为‘诗宴’,翅羹多汁,玉盤上餐;上为‘文宴’,金碧集聚,鹿以肉鲜”(宴会分为三级,最低级的是“韵宴”,菜和肉都很鲜美,汤很滑;中等的是“诗宴”,鱼翅与汤都美味,在用玉做的盤子上用餐;上等的是“文宴”,餐具都用金和玉制成,能品尝鹿肉的鲜美),而《全唐志·宫膳》中说:“圣上后房共食,以后房妃子为裸,食材各异,皆置其上,圣上临之,食也。”意思是皇上在后宫用餐,后宫的妃子们必须裸体,往身上放各种美味的东西,让皇上品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代宫廷宴制全盘照搬,使得日本至今还遗留着“女体盛”文化。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唐代科举宴制内容之丰富,涵盖了太多的时尚文化元素,属于风流人物的风流文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宴会 唐代 风流人物 科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