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妈妈”

2016年09月13日10:46   教育专栏  作者:青音  

  我还不是一个妈妈,至少我的人生进行到现在,我还没能拥有成为妈妈的运气,但是今天的话题,我却想说说妈妈。

  假如你固执地认为,一个不是妈妈的女人就没有资格谈论当妈妈,那么以下的话一定不会令你太愉快吧。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妈妈,比如,甘肃康乐县那个用斧子将自己的四个亲生子女砍死的28岁的妈妈,还有南京那个在六一节前夕为自己的孩子偷鸡腿的妈妈。

  今天我想说说这位妈妈:

中国“熊孩子”尿了叶卡捷琳娜宫中国“熊孩子”尿了叶卡捷琳娜宫

  前天在新京报上看到这条消息,说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宫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并且表示对中国游客无法做出评价。

  作为一名曾经参观过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普希金市的叶卡捷琳娜宫的游客,看到这条新闻,老实说我也震惊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在宫殿里所见到的金碧辉煌到让我目瞪口呆的场景,因为这是自彼得大帝时期就存在的世界瑰宝级建筑。

  里面全都是名画和古董,虽然地板并非18世纪沙皇时期的文物,但也是价值不菲,况且宫殿里有的是标识明显的卫生间。

  这位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难道不明白在这样的宫殿里让孩子随地大小便,是多么糟糕的行为吗?

  以孩儿为尊,以孩儿为大,有人说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一直很严重。

  我的孩子大过天,所以可以随地大小便,有人说这是经济发展水平,因为我们国家以前穷嘛,用不起尿不湿,所以妈妈们也都没有出门要让孩子注意点形象的意识。

  我关注心理,所以我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说这个招妈妈们恨的话题——你的孩子怎么就这么了不起啊?

  你知道吗?你纵容宠溺的并不是孩子,是那个从来没有被充分疼爱过的自己!

  在心理学看来,一个人心理发育的关键时间段其实是三岁之前。这一阶段也被弗洛伊德称为口欲期,在此期间,婴儿专注在嘴里的事物。例如以吸取母乳来得到口唇的快感,或是小孩拿到什么东西就咬。

  口欲期也是婴儿与母亲之间最早发生关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需要妈妈时时刻刻的陪伴和相当充分的安抚,如果被妈妈满足得不够充分,就会出现心理学上的“口欲期固结”的现象。

  也就是说,那个“没有被充分爱过的,没有被充分满足过的”心理感受会一直停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但是很遗憾,我们这代人的大部分妈妈,在我们的这个阶段,大都是休完几个月的产假直接上班了。

  在孩子三岁前是把孩子当成小动物在养,并不懂得什么充分满足孩子心理需要这回事,妈妈们也完全没这个精力。

  所以,“我被疼爱得不够”的种子就这么种下了。

  “口欲期固结”的孩子,长大后进入成人世界,会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获得安全感的方式不是遵守规则和自我控制,而是相反,要靠“吃”、“掠夺”和“侵占”来满足那个从小没有被充分满足的自己。

  于是,有不少父母是在把“破坏规则”、“侵占他人”的内心需要通过投射给孩子来满足自己一直没能实现的骄纵和为所欲为。

  与此同时,这样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很难安静、容易焦虑,因此他们说话大声且急躁。而这种特质又会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们会看到有不少年纪小小的孩子在公共场合里特别爱大声嚷嚷和大声尖叫。

  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甚至以解放孩子天性为理由来纵容孩子去妨碍社会公共场所的秩序。但其实他们完全没意识到,那个大吵大闹的不肯乖乖安静的孩子,其实是他们内心狂乱不安的自己。

  破坏规则会带来快感和满足,这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如果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从这个角度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溺爱,而不是一味的拿孩子当自己心理缺口的挡箭牌,或许熊孩子就会少一点了吧。

  “因为没有人生,所以只好生人,于是把生的人的人生完全当成自己的人生!”这句话有点狠,我在节目里说了很多年,也希望这句话能成为一个提醒。

  如果将来我做了妈妈,想与大家共勉——你生养了孩子,但孩子并不属于你,只有活出你自己,你才能拥有出色的孩子!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都是可爱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熊孩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