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老师离“脱贫”还有多远?

2017年01月11日10:00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2016年,一则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的新闻,引发的社会舆论不是对骗子的痛斥和对教授的同情,而是民众对大学教师收入的质疑:“大学教授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一边是有1760万积蓄的教授,一边是抱怨“月光”的青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到底收入怎样?

  象牙塔中的苦行僧

  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大学教师,在课上向学生晒出了自己3000多元的工资条,感叹辛苦工作只能解决温饱,引发学生为老师在网络上发帖喊冤。

  一位刚毕业不久进入高校任教的博士曾在论坛提问,做科研如何能快速赚到100万?在帖子中,他详述一起长大的朋友小时成绩不如自己,未读大学选择打工,却能拿到月薪一万以上的收入,为什么自己辛苦读到博士最后却不如人。

  在上海某高校工作的讲师张霞(化名)入职5年,工资一分都没涨过,每月收入在支付房贷和孩子学费后所剩无多。

  上述三个故事的共通点是,主人公均是大学里的青年教师。大学教师到底薪酬几何?麦可思在2016年8月进行的“大学教师薪酬福利调查”显示,大学教师平均月收入为5478元,月收入在4000元及以下的教师比例分别为本科22.1%,高职高专33.7%,超过80%的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在对月收入不满意的群体中,“收入整体偏低”(71%)是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的主因。

  在大学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可以算是其中的“蚁族”。上述三位讲述个人故事的教师均是青年教师。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青年教师平均月收入为4711元,68%的青年教师职称是讲师,23%是助教。副教授(8%)和教授(1%)的比例很低。可以说,职称相对较低是造成该群体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饿不死,撑不着”,这是一位大学讲师对自己收入现状的评判。靠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挣得大学校园一席教职,可最后却发现自己仍是校园“苦行僧”。诚然,大学教师的薪资满足温饱无虞,不同职业也无贵贱之分,但是作为知识型工作者,大学教师的收入与其社会地位、学历知识层次不成正比,可能会导致教师不安心于本职工作。

  既然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为什么大学老师不去找一个待遇更好的工作?”知乎网上的一个问题引发了9200多人关注和832个回答,评论数已有数千条。可见教师在待遇方面的踌躇和彷徨。有人直言在对比了大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待遇和压力后选择成为初中教师,也有人在大学工作两年后迫于生活压力进入企业。

  实际上,更多教师没有选择全面放弃,而是走上兼职之路。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半数以上大学青年教师有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兼职的经历。一位在某高职院校工作的老师表示,自己一心二用在外兼课是出于收入的压力。他在学校上课一个课时的收入是15元,但在外代课的课时费是50元,在校外接项目则收入更高。“如果老师的年薪能在20万到30万,他们会安心上课的。”然而有学者坦言,青年教师选择了办班或讲课这条外快之路,就意味着无法再潜心学术。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李立国教授认为,在任何一个职业或行业,薪酬体系都影响着人的工作热情。就青年教师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收入是偏低的。“这就导致一些青年教师为了维持生计,把一部分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常教学之外,到外面企业兼职,忙于挣课题经费。”李立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不能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中国青年报》,2015-05-11)

  大学老师赚得没炸薯条的多?

  在总体待遇方面,中国高校教师的收入无法与美国同行相较,这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5月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全美职业就业与收入评估》数据显示,大学教师一职平均年薪为77480美元,折合人民币51万余元。这一数目在美国所有职业中处于中上游位置。

  不过职称造成的收入差距在美国同样存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系教授阿尔佩托•马丁内斯曾在2013年发表一篇名为《谁赚得多:大学教师还是麦当劳的炸薯条工?》的文章,他以自己年轻时做讲师的经历为例,计算他如果未能获得终身教职,截止到2013年,他的总收入约为42万美元,如果他当时去麦当劳炸薯条,总收入则在58万美元以上。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即AAUP)发布的2014—2015高校教师年度经济状况报告显示,大学讲师的年薪为50927美元,教授的年薪则为122171美元,讲师年薪还不及教授的一半。虽然教授收入体面,但讲师的收入则略显微薄。一些兼职教师境遇更差。从这一角度看,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较圆。“当讲师不如炸薯条”,大学教师收入低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于脑体倒挂的疑惑。这一情况,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亦如此。职称较低的年轻教师要在象牙塔中拿着微薄的收入苦苦支撑到副教授和教授,恐怕还有十年路要走。

  探索:如何捧起青年教师?

  目前,美国高校讲师薪资较低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组织重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兼职教师协会等组织均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为大学中“穷途”困窘的教师利益发声,以期在不久的将来,高校能够为讲师提供更好的薪资福利待遇,改变高校“蚁族”讲师的经济现状。比如2014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发起活动,倡议提高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性,改善薪酬福利。

  国内高校也纷纷开启探索,在薪酬方面积极调整,改善教师待遇,努力留住教师的心。南通理工学院就试图打破教师收入最常见的底薪+课时费的模式,给教师一个“长期许诺”。2016年9月7日,在南通理工学院庆祝教师节大会上,68位教师领到了总计价值100万的首批期权奖励券。大学也有期权?期权要怎么发?据了解,此举主要是为了破解教师队伍青黄不接、青壮年教师留不住的困境。该期权奖励主要针对50周岁以下的人员。当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或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起,连续5年给予每年2万元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当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时,还将在正常基础上给予期权奖励。持期权奖券的教师在年满50周岁后,每继续工作一年,就可以领取个人所获期权奖励的10%,直至60岁全部领取完毕。

  早在2011年,复旦大学就确定了青年教师岗位津贴改革方案,青年教师的津贴按照教学和科研情况进行大幅度调整,最高增幅可达110%。方案向教学工作倾斜,基础岗位津贴的50%将与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挂钩。在第一轮调整中,年轻而收入低的教师岗位提升幅度最大,收入最低的青年教职员工通过此次调整收入增长了106%。

  2013年开始,不论从事教学还是科研,青年教师受聘复旦后都可以获得校方发放的启动资金。复旦大学前任校长杨玉良曾向媒体介绍,复旦为青年教师构建了全面的卓越人才计划,计划分为卓学、卓识、卓越三个阶梯,青年教师入校后获得启动资金,申请卓学计划就可以进入职业生涯的首个阶梯。

  曾有网贴对比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医生等职业,哪一职业收入更低、谁更穷,不少高校青年教师纷纷晒出了工资单。这一幕不禁让人脑补出周星驰电影中那句戏谑的“谁敢比我惨”。虽然青年教师资历不深、经验不足,但长期处于物质资料满足和积累阶段让他们背上生活压力的重重的壳,某种程度上拖住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将所有问题归因于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无益于解决青年教师之困,或许高校在未来可以做出更多尝试,让青年教师不再做“苦行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脱贫老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