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备也“拼爹”,也怕“输在起跑线上”。
刘备在后汉纷乱的政局中,以自强的搏击,保留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先天不足,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艰难开创了霸业,又迅速坠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失去了恢复一统的主动权。
玄德公的弱势生存,容易被壮怀激烈的英雄时代所忽略。推崇“强者哲学”的世俗社会,尽管充斥着羸弱的大众,却最浸淫于成功的兴奋,喜欢标榜、甚至复制极少数人的成功轨迹。
阅读刘备,分析这个“普通伟人”的生存状态,洞察他的顽强、隐忍、平易、焦虑、局限、宿命,有助于我们获得普世的智慧和经验,从而营造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客观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
本文将分为《拼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朋友圈,教育的副产品》、《志向之谜》、《第三型人格的焦虑》、《“硬挺着”的英雄》和《成功的悖论》六个章节概括刘备一生的心路轨迹。
拼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三 国时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而门第或阶级区分的观念没有本质的改变。虽然废除了显失公允的章程、条款,阶级区分不再由法律强制执行,但“社会上的区别,则不 能骤泯。社会地位的区别,显而易见的是生活的不同。其间的界限,为社会所公认。此等阶级的区别,全由习惯相沿”[1]。
家道中落的刘备,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汉景帝时期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让我们耳边不免泛起“我爸是李刚”之类的余音。
而且,这也成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出发点:“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的背景还是他登基前,群臣劝晋的根据:“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三国志·先主传》)
即使如此,与曹操、袁绍、孙权这样的“官二代”相比,刘备总让人感觉是牵强附会的高干子弟。
其实,从《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看,“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说明刘备也是正牌“官二代”,但父亲刘弘很早就去世了,刘备的家境也迅速衰落,甚至沦落到平民阶层。
“刘皇叔”(《三国演义》语,未见于史书)的头衔,从根本上讲,是攀龙附凤的社会风气所决定的,拼爹是为了得到世俗的重视。
我们今天的人其实和刘备一样,从内心并不反对权贵,甚至并不避讳成为其中一份子的野心。这就是所谓“入世”,进入或试图进入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指向的上流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统驭阶层。
相比当时,我们所处社会的阶级属性依然是泾渭分明的,人们的地位还是高的高、低的低,尽管口头不再谈阶级斗争,但高层和底层似乎依旧是固化的,正像吕思勉先生分析的一样,“虽无世袭之名,而有世袭之实”[2],很难跨越。
我不能忘记留学时一位疑似“官二代”的中国同学的恐怖预言:“成绩并不重要,毕业之后,还得看家里的背景,想爬到一定的级别,上边没有人,绝对没戏。”
当然,我们还是比年轻时的刘备幸运些。刘备们(也包括刘邦、朱元璋)最奇伟的想象,不过是意淫在“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的游戏中,从孩童到老年。
下层文化中对“皇帝”的种种幻想潜移默化中被他深深吸纳进意识深处。自身权利极度贫乏的底层民众在幻想中把皇帝的权威夸大到无限的程度……认为做皇帝就是不受任何约束。[3]
专制社会神化了皇权。当皇帝,成为获得绝对自由的唯一通道。社会价值观的一元化,造就了“拼爹”的士大夫和铤而走险的暴徒。
比起刘备们,共和时代的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仕途和政治第一性,而是拥有了大量体制外的价值观念。
如果不能成为秦始皇,像士阶层一样“跳槽”也是不错的结果。当前的西方体制介入,使中国的生存空间多元化了,没有了“单位”的约束,便可以游走于非公意识形态的圈子里。[4]
然 而,我们的共和国从根本上说,仍是一个“威权社会”,而且“这是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官僚机构庞然大物。随着国家官僚网达到社会底层,每一个村庄、每一条街 道,甚至每一个人都在无所不包的官僚组织控制之下”[5],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还是处在垄断状态,这样一来,“拼爹”仍是有效突破严密管理壁垒的途径,因 而大行其道。
即使如此,“拼爹”的泛滥并不应成为放弃奋斗、听任摆布的借口。刘备之所以亮出“金字招牌”,只是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取得平等的竞争资格,扭转“名微人鲜”(《华阳国志·刘先主志》)的尴尬局面。
刘备一生的成败,都源于社会地位上的先天不足。“拼爹”拼不过别人,存在思维、背景上的局限;但也因为“拼爹”拼不过别人,所以性格上“折而不挠”(《三国志·先主传》),具备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质。
请继续关注《刘备的弱势生存》之二:朋友圈,教育的副产品。
[1] 《中国文化史——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吕思勉 著 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p106
[2] 《中国文化史——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明书》 吕思勉 著 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p108
[3] 《千年悖论——张宏杰读史与论人》 张宏杰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 p96
[4] 引自http://www.sohu.com/a/74834474_404618 拙作《中国的改革能成功吗》
[5]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 著 法律出版社2010年 p371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