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地铁女性车厢恰恰是女权的惨败

2017年06月30日11:0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最近有两件事成为人人关注的热点:

  一位澳大利亚的母亲、国会参议员,在联邦议会上给哭闹的孩子喂奶,同时继续发表演讲,火遍外网。

  网友们在为这位家庭事业“两手抓”的妈妈点赞之余,也为在场其他议员的包容与尊重鼓掌——他们用默契的沉静和善意的微笑,为这位母亲筑起一层充满人性光辉的保护膜。

  而另一件事,是近日深圳、广州地铁率先推出了“女性专用车厢”,为频频遭受“咸猪手”的女性乘客提供乘车便利和安全空间。

乘客寥寥的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图片来自微博“北京时间”乘客寥寥的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图片来自微博“北京时间”

  然而尴尬的是,买账者不多,众多网友质疑这种不去打击侵害女性的“咸猪手”却把女性当做金丝雀关于“牢笼”的举措是本末倒置。

  同样展现对女性的关爱与尊重,一热一冷、一褒一贬,耐人寻味。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周过年。

  遇冷的关爱

  女士车厢不“优先”

  对于在闷热的夏天里既想要清凉爽快又想要明艳动人的女性同胞来说,能够隔绝“咸猪手”的“女性优先车厢”应该是福音。

  然而在广州和深圳试行的“女性专用车厢”里,画风却有些“诡异”。

  车厢里的女性乘客寥寥无几,却有近6成男性乘客无视“女性优先”几个大字,站在女性车厢里气定神闲。

女士优先车厢外排队的男性乘客。图片来自微博“北京时间”女士优先车厢外排队的男性乘客。图片来自微博“北京时间”

  更有甚者,摇晃的车厢里,女性都站着,靠紧抓吊环和扶杆保持平衡,而大部分的座位,却被敦厚瓷实的大老爷们儿占满。

图片来自豆瓣用户文字截图图片来自豆瓣用户文字截图

  或是五大三粗不讲究、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总之中国地铁开设“女性专用车厢”的这天,男士们没有展示出应有的风度。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探索,在莫名的尴尬和别别扭扭的气氛中仓皇收场。

  这一举措显然没能切中女性乘客真正的痛点,让乘坐地铁出行的女同胞最头疼的“咸猪手”,也并不能靠设置“女性专用车厢”来解决。

  治安混乱,所以晚上别出门了;侵犯频发,所以以后穿多点;色狼太多,所以设个女性专区。

  这些打着“尊重”和“关爱”名义的“好意”,屡见不鲜。乍看之下没什么不妥,甚至还有一丝丝“权益平等”的暖人色调。可这通过挤压善良者的生存空间来换取短暂又脆弱的表面平和,以“跪求”的姿态对人性中的恶予以消极抵抗的观念却让人不敢苟同。

  你作恶,我怼不起,但可以躲。

  如果是一个独立个体的明哲保身,尚且说得过去,可是以公权力的姿态、以“牺牲”受害方、弱势者的正当权益为代价而选择回避,让人皱眉。

  形式大于内容

  关爱女性备受争议

  何止“女性优先车厢”,类似不尴不尬的所谓“关爱”女性的政策和改变还有很多,甚至到了可笑和暗含歧视的地步:

  女性专用停车位,可以说是对女同胞们明晃晃的羞辱了。比标准停车位宽出来的50厘米,像是面带冷笑的嘲讽,把社会进步、观念开放换来的平等观念再次推远。

  女司机专用车尾贴纸,不仅“侮辱”性别还“侮辱”女同胞们的智商。同样是在正规驾校、找了正规教练、通过了正规考试、交着正规的税费,“女司机”被妖魔化也就算了,还推出专用贴纸,在本就严重倾斜的性别天平上粗暴地加码。

  各种适用于、服务于女性的商品、公共设施,都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以粉红色来代表“女性”。自以为贴心地将女性定义为“萌”、“可爱”、“娇弱”的代名词,又真正问过几个女性的意见?

  “像女孩儿一样XXX”、“女人该这么活”之类的有色鸡汤文,更是病毒般蔓延传播,还美名其曰“为女性发声”,把胡掰瞎扯的现代“女德”教条捧为经典。

  这样的“恶毒好意”不仅不能让权益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反而会有在两性之间筑起隔墙、造成分歧的危险,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倒退。

  面对这些通过限制受害者、弱势者的言行自由,来实现侵害事件减少的“好意”,我们不禁要问——

  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的吗?这难道不是颠倒黑白的吗?这难道不是对潜在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吗?

  平等观念尚未普及

  女性权益仍需争取

  这些各有奇葩槽点的言行背后,有着纷繁复杂的因素。基于男性视角的错位观察、平等尚未普及的现状、急于打造“文明”形象的拍脑袋决策,都为名不副实,甚至荒诞不经的尴尬“关爱”埋下伏笔。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5年妇女节之际,常常应景地在节庆日以特色Logo和趣味漫画应景的谷歌在自己的搜索框下,发布了这样一张图片:

  图片中的女性形象都脱胎自真实人物原型,她们精明能干、独立自信,在不同的职业领域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五彩人生。没有观念固化,没有性别偏见,谷歌在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里为全世界亿万个母亲、女儿和姐妹同胞送上了诚挚的赞扬与祝福。

  而作为国内搜索门户龙头的百度,却在同样送上饱含“好意”的祝福后被各界口诛笔伐,当天的百度配合着“妇女节”的喜庆,放出了下面这张图片:

  打开八音盒,一个身着粉色蓬蓬裙的娇俏公主翩然起舞。光是看图片就好像听得到空灵的音乐,感受得到扑面而来的柔情蜜意。文案更是“讨巧”——“祝各位女神快乐”,像是个温柔绅士的男孩儿,向心中的女神表露心迹。

  为什么这样的一番“美意”还是被怼?很显然,百度对“妇女节”或者“女性”的理解,从这张图片一眼得见:女性是人人喜欢粉色的,女性是人人想成为公主的,女性是就应该甜美可爱,女性就应该立志成为女神。

  清醒的人们轻易地洞察了图片背后包含的男权视角和性别偏见,对这样的“物化”、“符号化”并不买账。

  乍一看,这样的“好意”赞美并没有什么恶劣的影响,然而心理学家们早就证实:

  以“好意”包裹的“橡胶榔头”相比恶语相向的“男权铁锤”更加可怕,它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和速率,在每一个女性的成长历程中自负地扮演雕琢价值观、指导人生抉择的大师,对每一个女性的生活细节、思想边际锤锤砸下。

  最终呈现的绝不会是完美的“爱之女神”,只能是“折翼”的断臂维纳斯。

  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断臂维纳斯”,也少一些有意无意塑造性别偏见的言行。

  我们为每一个尊重女性的改变鼓劲喝彩,同时也期待真正有实际意义和效用的关怀与尊重,更多、更快地出现。

  共勉。

  开设女性专用车厢,你怎么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女性车厢地铁平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