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循环的丧日常中该如何犒劳自己?

2017年08月24日10:17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最近老板给我了一个新昵称,叫小丧丧,因为每天实在过的又丧又绝望。早上还要坚强的从床上爬起来上班,然后周末发现体重又增长了两斤。

  闺蜜说开会的时候被老板灌了口鸡汤: “我们要享受每一天,要Work-life balance“,可是下班之后还有加班,甚至可以把工作带回家呢。

  Life早就不存在了,谈何Balance。

  朋友圈动态刚才出现一条晒天空晒咖啡晒猫的九宫格,配文是“你有最美的年纪,别辜负了最好的自己。”

  是啊,趁着二十几岁还能扛住熬夜要抓紧工作往上爬,再过几年身体就撑不住了。至于猫,对着微博吸两口都奢侈。

  想要大声问世界:丧真的是职场人唯一的救命稻草吗?

  一、丧得最深,拼得最凶

  最近“丧”的气息突如其来,身边的人无一幸免。

  周围的同事里有的苦于如何提出建议的时候避免乙方掀桌,有的忙于在回家的时候跟催婚的父母斗智斗勇,有的觉得自己在工作方面毫无价值想转行,还有的天天加班从没见过地铁晚高峰。

  办公室气氛每逢周一的时候就会格外低沉,因为新的一周,新的绝望。

  当初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火的一塌糊涂,很多人说应该逃离的彻底一点,像《我的前半生》里贺涵最后那样去打打渔就不错。

  甚至前阵子还有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下了宏愿:“第四季逃离北上广,不用报名了,我自己走。”

  有趣的是,这群喊着“逃离北上广”喊得最凶的人,恰恰是在北上广工作最拼命的那群人。

  发朋友圈说自己走的那位朋友确实离开了北京,不过他现在去了上海,不仅白天要工作,凌晨还要跟国外的合作方继续开会。

  而那群情绪低落的同事们也从未因此有任何懈怠工作的样子,上个月KPI似乎数字都不错。

  从这点来看,“丧”也只不过是人们对生活温和的反抗与撒娇,就像在现实汹涌袭来的时候毫不挣扎的放任被扑倒,再丧丧地翻一个白眼,抖抖衣服站起来。生活尚且不易,唯有自嘲来稀释焦虑。

  二、所有的丧,都来自生活

  除了焦虑之外,人们能被“丧”文化感染的如此迅速,也与工作环境密不可分。

  事实上,现代人每天至少工作八小时的标配一定程度上扁平化了他们的生活。家和公司之间两点一线、离不开的电脑手机大屏幕、楼下便利店的饭团关东煮……这些词汇无需加其他点缀就足以描述一个职场人的每一天。

  无趣而又规律的生活令很多人看起来像二维生物一样。

  长此以往,便会有一部分人的感觉阈值增高:

  他们会逐渐丧失了对工作的激情,体会不到那种项目结束后的成就感。就好比你虽然体会不到被恋爱对象劈腿了之后的痛彻心扉,可也没办法感受情窦初开的心动欢愉。

  同时,职场环境过于单调,社交的不充分也会导致职场人心情的持续性低落。由于习惯长期一个人面对电脑工作的状态,很多职场人会无意识的避免现实交流。

  再加上不少职场秘籍散播的“不能与同事交付真心”负能量谣言,他们难以在工作环境中获得快乐。

  更为严重的是,生活被工作占据后却不能在现有工作环境中获得愉悦感,也是导致大众评价职场人忠诚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据《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在2016年,科技行业人员主动离职率为21.6%。跳槽原因中工作生活平衡严重失衡占到了19.6%。

  三、丧日常中,你该犒赏自己

  不同于过去铁饭碗一类的讲法,现代职场人的身价似乎是通过跳槽的次数来增长的。

  比如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不开心,四年跳了三次槽,月薪也从五千块变成了三万。周围其他人看到他的例子,也动起了跳槽的念头。

  但是,情绪问题如果不解决,换个工作加了薪水心情就会变更好么?

  在面对长时间的职场低落情绪时,需要我们最先作出改变的不是换一家公司,而是换一种对待生活的观念与方式。

  长期扁平化的生活令人逐渐麻木,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人可以活在只有工作的世界中,探索并享受生活才是应该有的政治正确。

  就像台湾女演员张钧甯一样,三十岁的她依然去高空跳海,去旅行,坚持跑步健身。一点都没有“我们已经老了”的自觉,反而呈现出轻盈可爱的少女姿态。

  也许我们没办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们可以在出差时候尽情享受当地的风景与美食;

  也许我们无暇在工作之余还有功夫去健身房挥洒汗水,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买一双好看的跑鞋;

  也许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攻读MBA来拓宽眼界。

  人生苦短,是时候该给自己一点奖励了,比如,从买一个喜欢的包开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职场工作生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