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男教授:大学时期不堪回首的学习方式

2013年09月13日10:55   教育专栏  作者:叶丙成  

  前言: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在这边跟大家分享。

  最近期末考到了,很多同学都在图书馆、系K熬夜念书准备考试。回想起自己大学的时候,修了很多课。往往为了补A课的进度,就放着B课不管。等到B课要大考了,就把A课搁一阵。每学期总是搞到挖东墙、补西墙,狼狈不堪。等到期末考周,所有的课都要考了,所有的洞都得一起补了,只好熬夜不睡要临时抱佛脚。熬夜念书真的有效吗?其实没有,洞也没有真的被补起来。充其量只不过是拿一堆纸把东西墙上的洞糊起来,就上考场了。等到考完了,过没两三周,纸糊的墙也都烂掉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这是我大学时很糟糕的学习习惯。事实上以这种模式,我发现我不过是在应付课程,并不是在学习。到头来,有很多课,虽然收集到很不错的成绩,但是根本考完就忘光光了,学习效果等于零。有不少课都是等我去念博士的时候,才真的有好好学起来、好好思考。

  台大的同学,应该有不少人学习习惯比我好。但是应该也有不少人是跟我大学的时候一样。这篇文章是想写给跟我一样的同学看的。台大同学修课的学分数普遍都很高,事实上可能太多了。以美国的大学为例,美国学生都一学期修十到十二个学分左右。三门课好好修、好好念,其实应该就不会搞到挖东墙补西墙,最后的洞通通留在期末考前一天补的窘境。

  三门课会不会太轻松了?不会!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一学期三门课就快哭出来了。他们大学部也是一样,一学期三四门课已经是非常沈重的负担了。同样的教材跟教学内容,我在台大用十八个礼拜(四个月)教,而我在美国当老师教的时候,是用十四周(三个月)的时间。美国大学的学期周数,整整少了我们台大一个月。

  在美国的课程都是怎么教的呢?每一门课,周周都有作业。全学期两次期中考[微博]和一次期末考,等于每个月都有一次大考。另外期末的时候,还常常会要求要交一个期末专题。在这种的训练强度下,一学期三门课就快挂掉了。不过累归累,美国学生这三门课都会学的很深、很踏实,不会像我大学的时候很多课都是考前才背,考完马上就忘。

  现在台大学生前三年每学期平均修二十几个学分,是美国学生的两倍。修这么多学分,其实没有很多时间可以思考。回想起来,我在当大学生的时候,真的有花时间把事情去想的很深入、很透彻吗?其实我就只是一直在东墙、西墙之间补洞而无暇思考。如果念大学没有训练自己多思考,那就失去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意义了。那些跟我读书习惯差不多的同学,也请你们回想一下,你平常花多少时间在你学习的事物上做很深入的思考呢?还是跟我以前一样都只顾着一直补洞呢?

  之前曾有同学发文,对于苑举正老师以及教务处通过修改超修学分规定,有很强烈的不满。其实这个降低台大学生修习学分数、深化学习效果的想法,是教发中心里面规划研究组花了几年时间去研究、对台大学生做问卷调查、跟国外学校制度比较后,所得到的结论。问卷的结果中,大多数的台大同学都表示不喜欢浅碟式的学习,而希望希望台大的学分数能减少、课程能朝深碗式的学习改进。所以修改超修的规定,并不是几个老师兴之所至、随意提案。

  在我当学生的年代,老师给成绩都不是很高。要成绩优异符合超修学分规定,其实并不容易,超修的学生数量不多。但过去这十几年来,台大老师给的成绩普遍都变高了。所谓“成绩优异”达到超修标准的人数大幅增加,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这个人数已经逼近一半的学生人数。所以修改超修规定,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因应成绩膨胀所做的调整。

  不过不管学校的制度如何,我想学习还是我们自己要负责的。以往面临亚洲各国崛起,我们总是可以安慰自己说,我们还是可以在台湾好好发展。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了,商周的文章[1]提到,现在大陆经理人在台湾已经日益普遍,而且不限少数特别产业,而是遍及食衣住行等产业。台湾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而台大人背负的责任、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重大。怎么样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自己真的有竞争力?要追求好成绩还是要追求真正深刻的学习?每个台大人都应该诚实面对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其实人生很多问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往往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都知道。关键往往是我们愿不愿意去聆听而已…

  (Welcome for sharing)

 

文章关键词: 教授 大学 学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