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削尖脑袋放弃尊严当北漂

2013年10月18日11:00   教育专栏  作者:郑勇  

  文教授出名了,尽管他在业界本来就很出名。这位名叫文国玮的清华[微博]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建议,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这个考试分为几项,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等。同时,来北京工作,要有“工作许可制度”,没有工作许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处理。

  于是,文教授就这样出名了。地域歧视、脑残、黑瞎……网上各类“板砖”纷至沓来。不过,笔者真的很佩服文教授的勇气。这类观点、方案的提出,肯定会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诟病,有谩骂的,有调侃的,甚至有人身攻击的。其实,文教授的教授身份是一名学者、研究者。当年,胡适先生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之道。文教授的假设确实比较大胆,只是或许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小心求证。

  文教授还是一位城市规划专家。这个身份与他所在的清华大学[微博]的前辈梁思成先生比较类似,而且还都在建筑系任教。当年,梁先生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建议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梁先生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当时,梁先生的方案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否定,对他精神层面的打击要远远超过现在的文教授。梁先生方案遭到否定的结果,想来人们已经有目共睹了。

  梁先生曾经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旧北京城像一个四合院,已经住满了人。现在,又有许多人要搬进来,不仅人搬进来,家具也要搬进来。这个四合院怎么能装得下呢,最后只能给拆了。果然,旧北京城的城墙给拆了,改造成了现在的二环路,二环路之外,又有了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据说还要建设七环路。随着环路的建设,北京的“饼”越摊越大,“病”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教授面对看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无可厚非,也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现在的北京确确实实有些“病入膏肓”——道路拥堵、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垃圾围城……其根本原因就是北京人口的膨胀。因此,治疗北京“城市病”的药方就是控制人口。

  可是,在所有“非北京人”眼里,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凭什么不让在北京工作、生活。这个理由非常地理直气壮,几乎令人无法辩解。其实,大约20年前,北京市某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控制北京市的总人口。但是,这个控制总人口的规划不了了之。当年,否定这个规划的理由,也是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

  如今,“北京人”的凭据就是北京户口,不论祖上是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不论自身是不是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但是,有了北京户口的人,几乎都会抱怨现在北京的外地人太多了,以至于交通太堵了、地铁太挤了、房价太高了、入学太难了……“北京人”手中的户口,有些像刘心武在《公共汽车咏叹调》中所写的“变心板”。那时,北京还没有那么多条地铁线路、没有那么多私家车、没有那么多公交车,人们上班都是挤公交的。车下的人总是奋不顾身地往车上挤,一旦站到公交车的踏板上便立刻不愿意车下的人再往上挤。这就是“变心板”的来历。

  当然,现在的北京公交大部分地方的挤车现象得到了缓解,个中原因就是公交车的数量大幅增加了,轨道交通大幅分流了。事实上,解决城市人口的问题也就是扩大城市规模、分流城市人口。   然而,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吸引八方宾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核心性。5000年中国政治的核心就是中央集权,其中社会创造的财富也是向心汇集。因此,在中国人民心中,首都北京的发展是全国人民支援的,全国人民享用北京的基础设施、福利待遇也就是理所应当的。同时,权力、财富、资源的集中,也使得北京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众多的个人机会。

  中国传统的文化促使北京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但是北京也绝对不会出现以“科举”的方式设置进京“门槛”的局面。实际上,北京的人口管理的基础,在于中国各个城市的良性发展。当“非北京人”在各自生活、工作的地方,都能够有尊严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时候,谁还愿意做“北漂”呢?

文章关键词: 北京 北漂 进京考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