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清华:高大上食堂吃地道涮羊肉

2014年02月11日14:53   教育专栏  作者:线教平  

  (作者:无闷生)清华[微博]拥有众多的学子,也拥有丰富的地理风情,校河,情人坡,荷塘,主干道……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吃货的形成和保存。为了得到这份清华的馈赠,学子们搜集情报,排起长队,挑选美食,饕餮一顿。穿越四季,度过青春。

  林语堂先生曾感慨,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而清华的学子,将吃与学问,一道慎重对待。清晨七点,将要开始一天学习的学子们,纷纷汇集至校园中央的七食堂,在一号窗口排起了长队。清华之大,就属这里包子最好。

  半个世纪前,七食堂就已经开始为清华学子提供美味的包子。厨师们在面团之中添加鲜肉,揉入大葱、老姜等传统中国调味料,在浓浓蒸汽之中凝结成为包子。即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莘莘学子,从中获取一天的充沛活力。

  紫米粥,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早点之一。七食堂的紫米粥,鲜糯爽口,清淡素雅,拌入其中的核桃、葡萄、枣子,让这道粥品极富营养。

  新鲜的鸡蛋在烤铛的作用下,黏附在松软的面皮之上,原本普普通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七食堂帅厨手上,转化成了一道晨间小食。(帅厨的目光始终对着我的镜头,他已然熟能生巧了)

  做鸡蛋饼的帅厨,以杨式太极拳的柔中带刚之意,为鸡蛋饼抹上秘制酱料,原本平淡的味道顿时生动起来。

  清华的学子执着于美味与营养的结合,在七食堂里,鸡蛋饼和包子的队伍向来是最长的。为了这张照片中的组合,我排了二十分钟的队。

  鸡蛋灌饼,鲜肉包子,现磨豆浆,大厨们晨间的成果,化为餐桌上的美景——精致的点心,实乃舌尖的享受。

  清华的早晨,常常是忙碌的,品味七食堂的包子和鸡蛋饼,或许是时间上的一种奢侈。赶课的时候,无心顾及什么美味,往往见到人少的队伍便排在后面。一碗方便面或许是最快捷的,十四食堂的厨师,顾虑到了方便面的营养偏少,因此在烧面的时候,加入了青菜,点上一个剥好的鸡蛋。不下五分钟,一顿早饭就解决了,跨上自行车,沿着主干道,奔向教学楼,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十食堂的肉夹馍在清华园里是出了名的。肉夹馍的制作,得从一个个白吉馍的制作开始。厨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将白吉馍均匀地排布在铛中烘烤,使其受热酥脆,清香扑鼻。

  好的肉夹馍,离不开优质的腊汁肉。十食堂的厨师,精选肥瘦相宜的猪腿肉,配以精制的卤汁,用文火慢炖数个小时,最终制成了酥软见丝的腊汁肉。

  美味的食材,必须由灵巧的双手制成。大厨精准的刀工将白吉馍切分为一天一地。将剁烂的腊汁肉嵌入馍中,用刀背抚平,再轻轻一合,一个肉夹馍便呈现在学子的面前。

  远离家乡的学子,总是希望能够吃上地道的家乡菜品。源自陕西的名吃腊汁肉夹馍,在十食堂西侧,正是由于口味的正宗,而颇受学生的欢迎。 

  油泼拉条,也是十食堂的一大特色菜肴。焯过水的拉条上,撒上青菜、豆芽、辣椒,最后神奇的一步便是浇上热油,嗞嗞的轻响,伴随着阵阵香气,让人难以忘怀。

  十食堂的面吧很有特色,新推出的拌面颇受欢迎。受过良好训练的拌面师傅,每半分钟都要搅拌近二十余次。面条在这绚丽的舞蹈中,吸收了斑斓的香料。(看得流口水对焦没对好…)

  炎热的夏天,总会让人燥热心烦,食欲不振。周到的面吧厨师,为学子们配上几道开胃凉菜——腐竹丝,黄瓜条,醋花生……吃的搭配上,中国人是从来不含糊的。

  朱红色的辣油浇在浅黄的拌面之上,这是拌面美味爽口的所在。

  装盘是拌面的最后步骤。悉心的厨师总是会把碧绿的香菜覆在面上,令人颇为开胃。

  色香味俱全的牛肉拌面,已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人“和而不同”的精神,在这道拌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红烧牛肉面是面吧的经典面食,最大的特色,在于牛肉的厚实和入味。再加上一个卤蛋,足以让人工作学习一下午。

  涮羊肉,自清代起在北方流传。万人食堂里的涮羊肉,将传统与现代结合,除了必备的精选羊肉、粉丝、白菜之外,同学可以自添菜肴。淋上蒜汁,撒上辣油,就成了一道简单却美味的晚餐。

  万人食堂的鸡腿饭、猪排饭,颇受同学们青睐。选上自己想要的卤制、烤制的肉块,在厨师犀利的刀刃下片成几块,盖在饭上,淋上万人食堂秘制酱料(厨师曾透露过,主要是卤贵),搭配上一些辣白菜或豆芽,荤素结合,营养爽口。

  夜幕降临,而同学们对美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滑蛋饭和铁板面前,向来人山人海。几年如一日辛勤烹调的大厨,默默地用铲和勺,谱写了清华人“行胜于言”的风格。

  万人食堂边是清青永和。那里的卤肉饭,以台湾美食为蓝本,配上西葫芦、酱瓜等食材,再配上一个煎鸡蛋,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

  火腿煎蛋,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小菜。桃李园的煎蛋,以圆为形,以鲜为味。细咬一口,厨师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游于艺的烹饪态度,就能从这美味中体会到。

  晚饭,对于清华人来说,是休闲惬意的一餐——忙碌的一整天,需要补充许多的营养。

  中国的饮食文化,向来注重对食材的遴选,营养与美味相得益彰,是上好食材的首选。清华桃李园的排骨汤,精挑上好瘦猪肋排肉,辅以香菇、枸杞、香菜等多味调料,以高火熬制数小时,汤色情雅,肉质鲜美。是学习一天之余的必备汤品。 

  中国人深谙饮食素材的变幻。面粉和鸡蛋,在神州各地变化各异。煎饼,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美味小食了。不出校园,清华的学子也同样能够吃到这道神奇的小食。

  面粉和水经过反复的搅拌,摊在炙热的铁板上,用木质的推子反复抹匀,这是煎饼软糯的关键。

  打上一个鸡蛋,洁白的面饼上增添了几分跳跃的黄色,袅袅的蒸汽伴着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刷上一层黄豆酱,客人也可以选择加上一些辣酱,点上葱花和榨菜,不到三分钟,一个煎饼果子即将成型。

  午夜时分,清华学子结束一天的课业,饥肠辘辘,身心俱疲。小桥边的骨肉相连、烤鸡心等等烧烤,吸引他们纷至沓来。不需十元,便能满足一颗求食若渴的心;点三四串,便足以支撑后半夜的奋斗。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清华 食堂 涮羊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