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单身的人,一年中总有几个日子是特别难熬的:情人节算是其中之一。当然,你可以不出家门,尽量远离大街上熙来攘往捧着玫瑰花束的亲密情侣;你可以不看电视,不上网,免得不小心撞见排山倒海给人添堵的爱情告白、高调晒出的幸福;你甚至还可以关掉手机,隔绝那些“慰问”电话、短信以及情人节商品促销广告。如果你够大方,你尽可以加入单身朋友们“Anti-Valentine”的party,抢占娱乐场所,玩的比情侣欢。
“三明治”的爱情观
“单”在海外的朋友们无非三种情况:
1、享受单身生活,但也期待爱情火花;
2、出国前有一段伤心往事,希望借新环境疗伤;
3、被国内“剩男”、“剩女”的称呼以及各种相亲安排搞得压力山大,远离噪音,换个圈子来“脱光”。
不管是哪一类,身处异国他乡,爱情观总会潜移默化跟着“异化”,即使不找老外,也要了解下两种文化背景交往的"潜规则"。听过国内很多朋友大呼老外太“随便”,见过一次面就上床;也听过很多老外朋友大呼中国人太“随便”,上过一次床就要“结婚”。国人习惯双方交往柏拉图式的开始:眉目传情-短信/QQ暧昧-借朋友聚会见面-单独见-一垒-二垒-三垒…-结婚;西方的逻辑是遵循chemistry:crush-flirt-physical-feelings-serious relationship...marriage。所以当你遇到下一个心仪对象,展开行动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对方可能青睐的顺序以免失望。
人人都爱高帅富?
在国内,相亲的基本条件貌似就是“有车有房”、“胸大腿长”。男生如果贫穷,女生如果不够貌美就会莫名其妙的被归类到“二线”青年。
但在国外,你会经常看到各种“奇异”的情侣组合:老少组合,肥瘦组合,黑白组合,穷富混搭组合,甚至离婚多次膝下N双儿女的也能最终找到“高帅富”做人生伴侣。
前一段时间英国媒体热炒一对备受争议的夫妻:妻子74岁,丈夫32岁,结婚时他还是处男;被多方诟病后两人离婚,但终因强烈思念对方年底复婚。对方财产多少、家人是不是权贵似乎都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而有没有共同爱好,性格,幽默感,对方能不能给你带来快乐等等是西方人选择伴侣时最看重的。
俗话说:幸福如同尿裤子,每个人都能看见,但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在留学[微博]生的圈子里,大家更容易找到价值观相似的对象,很多政界名人伴侣如希拉里和克林顿,马英九与周美青等等当年都是校友。
单身的岁月或宁静,或焦躁,但却是老天赐给你最独立的一段时光。不管他/她什么时候出现,都要好好爱自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