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英伦:情人节的送礼学问

2016年02月17日09:42   教育专栏  作者:BBC英伦网  

  记得去年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有一晚,我跟朋友吃完晚饭散步回家,途经皮卡迪里广场(Piccadilly Circus)附近的商业街,看见好几家商店已经开始了圣诞节的装饰,开始销售起圣诞节的商品。当时我跟朋友就在感慨说,这一年到头一个个节日接着过,感觉时光飞逝,而且商家为了圣诞销售,未免也太拼了吧!提前那么久就开始促销起下一季的节日商品了,让人有种假借节日之名,其实是给大家快马加鞭过日子的紧迫感。

  这不,圣诞节和新年才刚过,又是同一家商店,就已经迫不及待摆上了情人节和复活节的商品。还不止如此,现在因为品牌的全球化,所以不光是奢侈品店全球扩张,就连食品连锁店和商超都开始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就连食品也全球化了。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原本地区化的庆典和传统仪式,早已变成了国际性的节日。例如圣诞节和复活节,它原本与佛教起源的亚洲文化不沾边,但如今,圣诞节在其他地区的庆祝仪式中宗教性和意义渐渐被商业性和趣味性取代。也例如,中国的农历春节,它原本只是古时中国的年历,中国人用这一天来作为新的一年的起始点,它是一种合家欢庆,辞旧迎新的仪式。可到了今天,它早已不再只是中华民族才庆祝的节日。事实上,世界各地都有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就拿英国来说,每年的舞龙舞狮表演总是能吸引很多外国友人的参与。

  可是,这些节日仍然是以地区性为主的,宗教和文化的界限不太容易被跨越。所以,尽管节日已经“全球化”,但其实仔细想想,它们仍像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般不容易被跨越的文化藩篱。只有一个节日除外,那就是“情人节”。

  情人节(Valentine's Day)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Valentine(瓦伦泰)是一名神父,因为他忤逆皇帝的禁令,偷偷为年轻情人证婚而被处死。因为当时出于战争的需要,所以年轻男士被禁止结婚。瓦伦泰神父被处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所以为了纪念他,后人就将这一天定为“瓦伦泰”节(Valentine’ s Day)。关于情人节起源的第二种说法是,有一个年轻基督徒叫瓦伦泰,他为了掩护其他殉难的基督徒,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所以被锒铛入狱。在监狱里,他治好了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但狱长以为这位名叫瓦伦泰的年轻人有着奇异功能,并且害怕他叛变,于是就下令将他处死。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信表达爱意,并在信的最后附上属名:“From your Valentine”. 他行刑的那一天是2月14日,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和善良的少年,所以每年2月14日这天就叫“瓦伦泰”节。演变至今,”Valentine’ s Day”

  (情人节)成了表达爱意的一个节日。虽然我个人觉得第二种说法更有根据,但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它的起源故事与真实性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如何去庆祝情人节似乎才是重点。

  所以,在情人节这天,情人们互送巧克力,鲜花等也就成了彼此互相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只是,讲到巧克力,让我不禁联想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送礼的学问上。在亚洲文化里,情人节送巧克力是一种很“浪漫”的行为,因为巧克力象征着“甜蜜和浓情蜜意“。但巧克力在西方文化里,至少在英国的日常生活里,它只是一种日常的零食,当然它也是节日里用作馈赠亲友的必不可少的礼物,不过比起它在亚洲的“高地位”,它在英国人的礼品清单里显得并不太起眼。

  话说回来,我们仍得感谢商家的“品牌经营”,它为不会挑选礼品的人省下了不少心思。从商场,食品超市,到咖啡店,茶店,无论你走到那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区里总会有一个专门为各种节日而设置的礼盒套装区供你选择,方便到你只要根据自己的预算价格找到相应的套盒礼物就好。

  其实,不论在东方,西方,送礼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如果你实在没把握的话自己是否能选对礼品送人的话,那就听听商场导购的专业意见吧,虽然这不能保证你送出礼物的时候一定能收到对方的连连称赞,但至少能让你省下了奔波于不同商场和货架间的体力吧。(自由撰稿人 肖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情人节 英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