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博士学位的中国牛人曾就读爱丁堡大学

2016年12月30日10:06   教育专栏  作者:赵刚Andrew  

  辜鸿铭坚信,只有传统的中国文明才能拯救世界。他笔耕不辍地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且狂热而偏执地支持儒家文化,几乎成为儒家在西方的“传教士”。

  一个精通西学,而反过来否定西学、鼓吹东方伦理的“怪才”,有待我们去再探索、再认知。

  美国奖学金多,中国留学[微博]生靠读书生存的不在少数。若干年前,听我的好友说,他在美国的一个同学,硕士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靠“全奖”(全额奖学金,含学费和生活费)又读了第二个、第三个硕士,倒也衣食无忧、生活滋润。

  翻看尘封的历史,读书成瘾、学位拿到手软的旷古“学霸”中国还真有一位——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著名校友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这是辜鸿铭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他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城,28岁前一直在海外生活,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的西洋人,还有一位说英语的“干爹”(他父亲的老板)。

  这种早期的国际环境让辜鸿铭的语言能力远远超过常人,终其一生,他很好地掌握了9门外语,不折不扣的“学贯中西”。

  辜鸿铭10岁开始留学欧洲,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进修。其中,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学习时间最长,攻读英国文学专业。从小熟读、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辜鸿铭在爱大驾轻就熟,他同时还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在爱大图书馆遍读这两种古老文字的书籍。

  1583年成立的爱丁堡大学是第一个摆脱了宗教束缚而创建的英国大学。风云激荡的19世纪,爱大的校友名录中出现了一些彪炳史册的大人物:《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创造“福尔摩斯”艺术形象的柯南道尔,创立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还有在文学、哲学、理工、神学等领域都有建树的辜鸿铭。

  令人惊叹的是,23岁学成回到槟城的辜鸿铭已经获得了13个名誉博士头衔。而从此时开始,他的学习重点开始转向“国学”。辜鸿铭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著作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并致力于向西方宣扬中国文化。

  1885年后,辜鸿铭来到中国,长期担任清朝权臣张之洞的幕僚。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统治两千年的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思潮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辜鸿铭坚信,只有传统的中国文明才能拯救世界。他笔耕不辍地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且狂热而偏执地支持儒家文化,几乎成为儒家在西方的“传教士”。

  他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几乎成为儒家版本的“圣经”而在西方掀起热潮。

  可能是长期英文写作、对外传播的结果,辜鸿铭的价值在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早早地被淹没了,历史把他编入了维护旧制度的“遗老遗少”的行列。一个精通西学,而反过来否定西学、鼓吹东方伦理的“怪才”,有待我们去再探索、再认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辜鸿铭 博士学位 牛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