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只有坚持 没有放弃的理由

2017年03月22日10:30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我的坐席与授学位的高背椅(主席台)之间不过短短的十几步,这不到十秒的路程却让我经历了漫长的跋涉——我的彷徨,我的选择,我的挣扎,我的执着!庆幸自己这次没有习惯性地半途而废。对教育,一直心存敬畏,那是普通人可以维护尊严的唯一阶梯。

  2004年12月2日,英国格林威治时间上午11:00,格拉斯哥大学Bute Hall礼堂,毕业典礼现场。

  当我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那声音仿佛是从天穹上倾泻下来的,激起心海的波浪。

  掌声和欢呼声,把我推向了“加冕”的舞台。我的坐席与授学位的高背椅(主席台)之间不过短短的十几步,这不到十秒的路程却让我经历了漫长的跋涉——我的彷徨,我的选择,我的挣扎,我的执着!庆幸自己这次没有习惯性地半途而废。

  走到台上,站在校长面前,他先是送来慈祥的微笑,然后拿起那顶万众瞩目的学位帽,我随即低下头,接受那轻轻的“一点”(苏格兰古老大学的特殊礼仪,没人戴学位帽)——对教育,一直心存敬畏,那是普通人可以维护尊严的唯一阶梯。

  我闭上双眼,那温柔触碰头顶的瞬间,感受着教育的抚慰,感受着校长的鼓励——Well done! (你很优秀!)

  旁边的老师递给我包裹在红色圆筒中的学位证书。我付出了当时的全部积蓄、全部心力、外加20斤体重,换来了这个红色“圆筒”,换来了主宰自己的权力,也换来了重新塑造生活的勇气。

  在礼堂里回响的掌声中,我面对台下那几百双眼睛,长舒了一口气,仿佛站在世界之巅(想起了卡朋特的那首On the Top of the World),几秒钟定格了几年的努力和向往,几年的拼搏与追求……

  那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巅峰时刻,尽管只是标志性的一瞬,只是约定俗成的仪式,但我却格外珍惜。

  其实,在那之前,我对自己的未来总是惴惴不安的,因为我讨厌那时的自己。

  老老实实的,即使在十几年前,也会被定义为“窝窝囊囊的”。让学校里的老师、工作上的领导写几句评语,除了刻苦、努力之类老实人(窝囊人)的特质外,好像也就没什么了。

  勤奋是有些冠冕了,拖时间、效率低才是常态。忙忙碌碌的,辛辛苦苦的,但总是觉得举步维艰——是,因为总是习惯性放弃。

  这是我在体制内的学习中养成的习惯。反正有老师在,没关系,自己抠斥、较劲一阵没有结果,就去问老师。

  那时我是班里问问题最多的,被老师当成学习好的典型夸奖,现在想想,不过脑子的提问,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是增加了对外的依赖。

  至于独立思考,那是二十年后的事了,学生时代我基本上是靠背课文、背单词、背公式、甚至背例题混过来的,别说“独立”了,连“思考”都很少。

  上班之后,依然是窝窝囊囊的。

  国企里要职称,我的中级经济师连续三年没考过;

  没有什么上层关系,在国企的升迁之路遥遥无期;

  赶上国企“脱困”,钱又挣得少;

  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入职的第二年就取消了;

  年龄大了,买不起房子,还要和父母挤在一起住;

  经历了很多blind date(媒妁之言),接触的女朋友也不少,但总像两颗平行轨道的星球,始终碰不到一起……

  我留学英国之前,还是个“三无”人员——无背景、无房产、无女友。用特朗普的标准衡量,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我肯定是个地地道道的loser——废物!(北京话叫“废物点心”)

  那时的所谓“留学梦”,不过是摆脱国企和体制的替代形式,是冲动,也是走投无路的挣扎。

  从一开始,留学的想法就是功利的。为了逃离现实,我表现得相当急躁,几乎有些“不择手段”——到处咨询中介(那时的中介没有现在规范,顾问中的骗子很多,手段也令人发指),道听途说,比如美国签证太难,新加坡环境太中国,德国教学太严苛……

  留学设计最初就是在悖论中打圈圈: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一个一个试验,又一个一个打消。今天想读MBA,明天想读财会。一会儿看看托福,一会儿翻翻雅思。开始信誓旦旦非名校不去,之后处心积虑能出去就行。

  最痛苦的时候,并不是背着领导打工攒学费的猥琐,也不是“非典”阻隔留学通道的绝望,而是心底时不时涌起的逆流——“算了吧,别费劲了”,“在国企待着吧,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失业”……

  我觉得曾经的那个“废物”又回来了!不甘心,但又觉得前途渺茫。诚惶诚恐、魂不守舍的日子,瘟疫般地围绕着我。

  一位至亲见我平日不大开心,以为是为结婚买房的事烦恼,便宽慰我说:“要是能中个500万就好了!算命的说,我五十一岁还有一步好运,中奖券估计快了。”

  当“命”遇到“运”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了下来。多少年来,那个我不喜欢的自己,其实是永远被别人或外界所支配的自己。

  算命?再让算命先生主宰自己的未来吗?

  从未有过的执拗,诞生在进退维谷的日子里。

  十几年后,我读到若虚先生的历史小说《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其中有一段诸葛亮在病逝五丈原之前与赵直(《三国志》中曾记载过的蜀国占梦师)的对话:

  诸葛亮:生死之事,乃寻常耳,尔等也无须讳言。

  赵直:我在想,先帝当年强留我在你身边,他到底意欲何为。你堂堂一国之相,要我一个小小占梦师有何用,除了为你坑蒙拐骗,能做什么?

  诸葛亮:那是先帝的良苦用心哪,先帝是何等睿智超拔,他岂能行无谓之事言无谓之语。他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在我身边时时警醒的人,不要执于事而疏于理,不要困于旧而忽于新,有所变通方能适于势。只是,先帝当年不能违逆天命,我也不能,便是你赵元公,也不能。

  赵直:你为什么任何事都想得如此透彻,你既知天命难违,却还要逆天而行,何苦呢?

  诸葛亮:天命难违,但亮从不信天命。

  赵直:那你信什么?

  诸葛亮:信自己。

  不可思议,异曲同工!留学给我的力量来自于向命运的挑战。

  普通的人、平凡的人,希望打破固化、世俗的社会秩序,只有坚持,别无选择。

  留学也一样,换了环境而已,但一切都是自己打理,没有理由放弃。

  这样也好,省去了选择的烦恼,坚持下去就好。积极的人生也不过如此,更豁达、更高远而已。

——部分内容引自我的新书《到英国去》——部分内容引自我的新书《到英国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留学托福雅思坚持不放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