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看急诊实录:看病体验两不误

2017年04月10日10:50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我在英国出差期间意外拉伤了腿,虽然有些计划去的地方去不成了,倒成全了我的英国“急诊之旅”,与留学的同学及家长分享现场体验。

  英国格林威治时间2017年4月6日下午5点左右,我在诺森比亚大学的会议结束后,意外在路上拉伤了左腿(很重的抽筋)。走路已经变得很困难,仍然心存侥幸,觉得可以慢慢自愈。

  打车回到酒店,向前台要了一袋冰,放在腿上冰敷。睡了一宿觉,还是很疼,于是向前台打听了距离最近的医院,Royal Victoria Infirmary,准备去看急诊。

  在英国学习、工作这么多年,道听途说也好,感同身受也罢,看病总体上不用担心,当然门诊与急诊差别大些。

  看门诊比较麻烦。2003年我在英国留学时,学生的医疗有专门的保险,而且是完全免费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相当于医保机构)会按照居住地指定诊所和医生(GP,General Practitioner,通科医生),不舒服只能打电话与指定的诊所和医生预约看病时间,碰到人多时,就要等上两个星期以上,所以那时自己从国内带些常备药反而更方便些。

  不过,这次意外受伤倒让我有机会体验了英式急诊的流程,非常人性、方便、舒心。

  好心的同事Simon陪我打车去医院,正好在纽卡斯尔大学的对面,离诺森比亚大学也不远,都是市中心地带,又一次印证了纽卡斯尔的优势。

  走进医院,硬件设施与国内新建医院一样,宽敞、明亮、整洁、舒适,最大的优势是人少,没有国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争先恐后、慌不择路的忐忑。

  一层的总服务台(Reception)并不挂号,实际上是最大的分诊台,工作人员简单问询了我的症状,然后就让我直接去三层的急诊(Emergency Department)。

  急诊是红色标识,很醒目,找起来并不困难。有些不满意的地方是,医院很大,走的路比较长,对伤腿的人不利。

  一路上倒是非常安静,感觉医生、护士的人数与病人差不多似的。绕了几个门,走到急诊部的Minor Injuries Reception(轻微外伤分诊台)。

  我又向分诊台介绍了自己的伤病情况,工作人员微笑地点点头,看来应该是找对地方了。她先问了我的生日,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其实,这是NHS的流程。

  英国医保有个人账号,但并不需要随身携带医保卡,一般通过生日、姓氏等简单信息即可在系统里找到开户档案。

  工作人员一直问到我的住址,显然是没有在系统里找到我的信息。作为诺森比亚大学海外工作人员(中国办公室),我实际上更多的时间不在英国境内,而且又是第一次在英国看急诊,不懂“规矩”。

  此时工作人员才意识到我的身份是visitor,海外访客,所以加了一句,不用担心,填一下表格,治疗是免费的。

  这就是英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对于短期入境的游客、访客等,急诊医疗是免费的。只是近年来英国的移民负担越来越重,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向在英国半年以上学习的国际学生收取医疗保险了,福利社会也没那么慷慨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把表格按要求填好后,就坐在那里等着叫了,也不需要挂号(无纸化操作),但实际上已经通过系统排上队了。

  在国内,大城市的医院分诊秩序也好多了,很多诊室外都有屏幕显示,声控叫号,只不过因为人太多,大家的心态似乎还是越靠近诊室越踏实,所以经常看到诊室门前排队或不时的出出进进,总觉得心慌,怕过了号。

  Royal Victoria Infirmary的诊室过道里,大家都坐在那里等着,很平静。

  我被叫到后,一瘸一拐地进了诊室。一位中年医疗人员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介绍自己叫Annie,是护士,还让我原谅她的苏格兰口音,我马上说没问题,自己是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随即我们都笑出了声。

  医患关系是从这样的氛围里开始的,我有心理准备,特别是在英国北部,当地人的热情、善良是出了名的。

  Annie问过我的症状后,大致看了一下我腿部的情况,先说了一句,她感觉问题不大。然后让我趴在治疗台上,摸了几下我小腿不同的部位,了解我的疼痛感,特别关注了脚踝。

  之后,让我按照她的指令做了几个腿部拉伸动作。

  我心想,这么详细,把医生该做的事都做完了,那医生是否只需要开处方了?

  Annie笑着说,没什么大问题,没有伤到脚踝,骨头也没事,与她曾经的受伤部位几乎完全一样,属于肌肉拉伤,但肯定没有到撕裂的程度,需要休养几周时间。

  她随即拿出一本杂志似的介绍材料,指着人体图8.44上的第5号部位——soleus(比目鱼肌),说是这里的问题。

  不会这些医学单词没关系,有最清晰直观的方式获得信息。

  她最后建议我平时简单活动腿部,到Boots(具有药店、化妆品店功能的零售店,在英国比比皆是)花两三英镑(18至25人民币)买个外用药膏IBUPROFEN,并写在一张纸上递给我,英国的医药分开是早有耳闻的。

  Annie拿了一幅拐杖给我,我马上问如何归还,她听说我不久就要回到中国,笑笑说,你应该还需要它,没事,拿着吧——慷慨而贴心啊!!!

  结束了。没有医生,连处方都没有。这里分诊的目的显然是把治疗的责任按照症状的程度分解,护士也成为部分病症的治疗实施者,这样倒是使医生的负担减轻了,可以集中精力处理疑难杂症。

  看过我的“事迹”,留学英国的学生及家长应该可以放心了,在这里看病不用发愁,妥妥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英国急诊医生看病体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